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海洋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18:02
【摘要】: 本文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的方法,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对海洋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系统调控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1、基于系统理论提出了海洋经济系统研究的思路,构建了海洋经济复合系统的组成并描述了系统的特征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概括为三层含义:海洋经济的可持续性是中心,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特征,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目的,三个方面融合统一构成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核,这对指导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了海洋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性问题,提出了海洋经济协调性分析方法:运用多目标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多目标决策描述模型;运用非平衡系统理论,分析了海洋经济复合系统持续性演化模式及实现的途径。建立海洋经济复合系统子系统内部与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分析模型,并给出了协调度的计算方法。 3、对复杂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结构及指标体系的构建程序与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海洋经济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与原则,建立起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海洋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值分析和综合评价DEA模型。 4、结合我国特别是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与对策。
【图文】:

示意图,海洋经济,社会,示意图


-2 社会-海洋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关系研究示意洋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演替的动力学机制来源于自然和的源泉是各种形式的太阳能,,它们流经系统的结果导致程和自然变迁, 特别是从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系统变化。社会力的源泉有三:①经济杠杆-资金;②洋文化杠杆-精神。资金刺激竞争,权力推动共生,而成构成社会系统的原动力。自然力和社会力的耦合控系统特殊的运动规律。系统理论的核心在于生态综合,它不同于传统科学分析还原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理性与悟性、客观评价与控与横向的网状协调、内禀的竞争潜力和系统的共生能合,强调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类关系的综合;竞争、共产、消费与还原功能的协调;社会、经济与海洋环境目构与序的统筹;科学、哲学与工程学方法的联姻。见图

海洋资源,重经,中注,恶性循环


图 2-4 BES 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恶性循环海洋资源的海洋可持续发展要在利用中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以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以环境的改善保障和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实行开发与保护并举;同时,环境保护必须考虑海洋资源的持续供给能力,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应促进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124.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狄乾斌;王小娟;耿雅冬;张洪月;;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2 于谨凯;高磊;;基于生态足迹的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国海洋经济评论;2007年00期

3 李萍;;发展蓝色经济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对策与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4 朱念;;落后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实例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王双;;我国主要海洋经济区的海洋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03期

6 于谨凯;于平;;我国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加韬;中国海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军;海陆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谷佃军;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狄乾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段志霞;海洋资源性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炜;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下的福建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范红红;产业规制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刘洁;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4 吴健鹏;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的结构分析与策略探讨[D];暨南大学;2008年

5 王爱民;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洋复合系统科学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海翠;宁波市海洋产业发展评价及优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96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96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d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