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07:36
【摘要】: 本文从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出发,探讨基于专业化分工的框架下,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通过不同国家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和我国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提出我国信息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 本文首先对信息经济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综述,并从专业化分工理论的视角,通过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增长模型的构建与解析,探讨了由于分工加深了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交易费用的提高和交易效率的损失,而信息化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并通过进一步提高社会专业化分工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在对中国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应用1990年至2006年的统计数据,借鉴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信息化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美国、日本、印度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的比较分析和借鉴,提出了信息化发展政策和通过信息化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49;F124
本文编号:2704364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49;F1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曹勇;;论通讯业发展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7期
2 许彩红;;浙江信息化对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及机理的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12年01期
3 杜永红;;移动信息化在“关中—天水”区域产业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2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梓栋;宽带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吴迎春;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孟远;信息化环境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4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04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