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算在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管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09 10:19
【摘要】: 在我国关于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性问题是当前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但作为金融机构的证券公司在这方面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与银行业相差甚远。随着我国对证券公司全面实行基于资本充足性的监管,从证券公司的角度出发,研究利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与技术,建立持续满足资本充足性监管要求的风险管理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风险预算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广义的风险预算是指在风险约束条件下进行资产配置,使得风险的边际收益最大化的一种方法。侠义的风险预算是测量和分解风险的过程,利用这些风险度量值配置资产和选定投资经理,并监控资产和组合管理者的风险是否在预算的范围内。 本文借助于风险预算方法,提出了证券公司基于资本充足性监管的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并分别用因子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股票组合和债券组合的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借助于风险预算方法,从证券公司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总体风险确定、风险配置、风险监控以及基于风险调整绩效考核的整体框架,以确保证券公司持续满足资本充足性监管要求。 建立了风险约束条件下的战略资产配置模型,该模型在考虑证券公司总体风险预算的同时,也考虑了不同资产类型的风险预算要求;并完善了结构化的投资经理选择模型,该模型通过将不同资产类型中的投资经理分成不同的组,在公司总体上实现不同资产种类中投资经理最优的风险配置。 为了解决证券公司大型投资组合的风险分解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市场因子的风险分解模型。市场因子的数量有限又便于获得,减少了计算量;本文还提出了基于主成分的固定收益证券风险分解模型。利用主成分的相互独立性,使计算得到进一步的简化,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图文】:
第 3 章 基于风险预算的资本充足性管理框架42图3-1 基于风险预算的资本充足性管理框架1.风险限额确定风险限额是指金融机构总体和机构内各层次(如业务部门、投资经理)所允许的最大风险限定,也叫风险预算,或者风险预算值。风险限额代表了证券公司在某一项业务中所能容忍的最大风险, 凡在限额以内发生的损失, 都可以通过证券公司资本金来抵御, 超出限额则意味着损失会超过承受能力,必须采取减少风险暴露、分散资产组合、增强抵押品以及运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进行风险缓释。公司总体风险限额取决于公司可以利用的净资本。不同的监管机构对净资本有不同的定义,,但总的来说,净资本是指在净资产中流动性较高的部分,公司可以随时用于变现以满足支付需要的资金金额。公司总体的风险限额必须小于等于公司的净资本。由于许多监管机构都为证券公司设立了警戒指标,如中国证监会对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设置预警标准,对于规定“不得低于”一定标准的风险控制指标,其预警标准是规定标准的 120%;对于规定“不得超过”一定标准的风险控制指标,其预警标准是规定标准的 80%。因此,公司总体的风险限额应该小于等于公司净资本的 80%。由于证券公司除了市场风险以外
传统的证券投资和风险监控流程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24;F832.39
【图文】:
第 3 章 基于风险预算的资本充足性管理框架42图3-1 基于风险预算的资本充足性管理框架1.风险限额确定风险限额是指金融机构总体和机构内各层次(如业务部门、投资经理)所允许的最大风险限定,也叫风险预算,或者风险预算值。风险限额代表了证券公司在某一项业务中所能容忍的最大风险, 凡在限额以内发生的损失, 都可以通过证券公司资本金来抵御, 超出限额则意味着损失会超过承受能力,必须采取减少风险暴露、分散资产组合、增强抵押品以及运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进行风险缓释。公司总体风险限额取决于公司可以利用的净资本。不同的监管机构对净资本有不同的定义,,但总的来说,净资本是指在净资产中流动性较高的部分,公司可以随时用于变现以满足支付需要的资金金额。公司总体的风险限额必须小于等于公司的净资本。由于许多监管机构都为证券公司设立了警戒指标,如中国证监会对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设置预警标准,对于规定“不得低于”一定标准的风险控制指标,其预警标准是规定标准的 120%;对于规定“不得超过”一定标准的风险控制指标,其预警标准是规定标准的 80%。因此,公司总体的风险限额应该小于等于公司净资本的 80%。由于证券公司除了市场风险以外
传统的证券投资和风险监控流程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24;F832.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梁,彭文德;证监会国际组织关于证券公司监管资本框架的新发展[J];当代财经;2000年03期
2 傅东升;陈丽英;;中国基金市场的因素模型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03期
3 杜本峰;机构投资者的风险管理方法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11期
4 林军;浅议企业的财务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杜本峰;风险预算与经理人结构优化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6 詹原瑞;市场风险的量度:VaR的计算与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年12期
7 马永开,唐小我;不允许卖空的多因素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8 吴冲锋,倪苏云,翁轶丛;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述评[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10期
9 杨p
本文编号:2704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04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