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集约型城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06:37
【摘要】:21世纪将是一个城镇化的世纪,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现在世界人口的近一半居住在城镇,并继续保持快速上升的势头,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增长更为迅猛。根据世界城镇化规律,我国正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受传统城镇化模式影响,我国的一些地方对城镇化认识有所偏颇,把城镇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和城镇经济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城镇化,片面追求城镇化的速度,而忽视城镇化的内在质量,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让我们认识到必须寻找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从集约发展的视角探讨城镇化问题,即集约型城镇化。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本选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下文对我国集约型城镇化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奠定基础。同时,说明本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对城镇化的一般理论,包括城镇和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动力机制,国外的相关研究包括区位理论、城乡结构转换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城市增长理论、生态学派理论,国内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集约型城镇化、生态城市说、可持续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和新型城市化等,进行了评析。这些理论作为经济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以及现代化理论、系统论、创新理论等理论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也为集约型城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借鉴国外城镇化实践,并对我国城镇化进程进行反思。回顾国外城镇化历程,对世界城镇化的基本趋势作出预测性的判断,并在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教训。对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分析了我国城镇化的现状,重点分析了从“民工潮”到“民工荒”这一城镇化中的新现象,对我国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弊端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作了简单展望。 第四章,在借鉴相关理论和国外城镇化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集约型城镇化的理论框架,力求科学、实用。首先,把发展经济学集约的理念嫁接到城镇化,界定集约型城镇化内涵。其次确定集约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口集约化发展指标、空间集约化发展指标、产业集约化发展指标等三个方面。再次,对集约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集约型城镇化的主体,包括大众、企业和政府;二是集约型城镇化的动力来源,包括城乡推拉的合力、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力、制度的保障力。最后,推断出集约型城镇化的实现途径是人口集约化发展、空间集约化发展、产业集约化发展。 第五至第七章,对集约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空间、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分章进行阐述。在人口集约型城镇化方面,首先界定人口集约和人口集约型城镇化的内涵;再提出人口集约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即城镇人口规模的不断优化、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居民生存环境的改善;然后提出城镇人口集约化发展的对策思路,即努力提高人口的总体素质、统筹城镇建设与城镇人口的发展、推动就业体系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最后着重论述了人口集约型城镇化的难点,即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界定农民工概念,说明了农民工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农民工的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农民工市民化的总体思路。在空间集约型城镇化方面,首先阐明单个城镇空间的集约化利用问题,提出单个城镇空间集约化利用的基本思路以及城镇空间利用集约化与绿色人居环境的关系,分析影响城镇内部空间利用集约化的主要因素;其次研究构建集约型城镇体系问题,界定概念,分析城镇体系与区域发展的关联性以及我国不同时期城镇体系规划的特点,指出建立集约型城镇体系的基本思路;最后重点讨论了空间集约型城镇化的关键问题,即对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在明确土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的基础上,探讨集约型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在关系,并对我国城镇土地利用的效率作出基本估价,分析我国城镇土地粗放利用的原因,提出我国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在产业集约型城镇化方面,分五个问题进行讨论:第一,研究集约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逻辑关系,分析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集约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进耦合机制,指出集约型城镇化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第二,研究产业集群对集约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论述产业集群的内涵以及集约型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提出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路对策;第三,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对集约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指出信息技术与城镇化、高新技术产业与集约型城镇化的相关性,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并把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作为重点进行深入的研究。第四,研究集约型城镇化与资源的节约利用的关联性,从资源的内涵、特性出发,研究资源与城镇化的耦联机制,分析了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介绍国外节约利用资源的成功经验,提出集约型城镇化进程中节约利用资源的举措。第五,研究集约型城镇化进程中环境保护问题,对环境破坏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分析环境保护与城镇化的关系,指出我国城镇环境保护工作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提出集约型城镇化进程中环境保护的对策。 第八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约型城镇化的制度保障尤为必要。论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制度、制度创新的内涵、制度变迁及其规律;分析了制度与城镇化的关联性和制度对城镇化影响的机制。在此基础上,论述我国集约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制度障碍与创新,对我国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制度、产业政策以及非正式制度分别进行深入的研究,重点分析这些现行制度对集约型城镇化的障碍,指出制度创新面临的困难,提出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 第九章,根据集约型城镇化的内涵、目标任务以及实现途径,以四川省成都市集约化发展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回顾了成都市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口集约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其次,分析了成都市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发展沿革、特点,指出城镇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空间集约化发展的思路。再次,分析了成都市产业布局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最后探讨成都市水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现状、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水资源集约利用的对策。 本论文可能的创新是: 一、确立集约型城镇化的内涵。集约型城镇化不完全等同于可持续城镇化,前者更强调具体的发展路径,后者更强调发展的宏观导向。集约型城镇化也不同于新型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前者立足于我国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实际,后者则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远期目标。 二、提出集约型城镇化发展目标体系,包括人口、空间、产业三个方面二十六项,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 三、对我国集约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了主体和动力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现有文献对我国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具体的缺陷。 四、提出了集约型城镇化的实现的途径,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五、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制度、产业政策以及非正式制度对集约型城镇化的阻碍作用,指出制度创新面临的困难,提出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99.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昌瑜;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郊区城镇土地利用增长及其空间耦合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07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07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7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