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灌区运行状况及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9 21:37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灌溉大国,灌区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灌区由于年久失修,老化病损现象严重,运行难以为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势在必行。鉴于此,本文以辽宁省东港灌区为例,对其运行状况及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国家对灌区进行改造建设的先后顺序及资金分配提供依据。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介绍了我国灌区的基本情况,包括灌区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概括了灌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并指出目前我国灌区发展的困难与机遇。 (2)总结了灌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灌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为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代表性,以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提出的灌区现状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尝试引入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并结合专家咨询法,建立了一套较为合理的灌区评价指标体系,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通用性。最后归纳了几种灌区综合评价模型,并指出了灌区综合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动态。 (3)给出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主客观赋权方法——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序关系分析法、基于粗集理论的属性重要度赋权法、变异系数法、熵值法、拉开档次法、简单关联函数法,归纳总结了这些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博弈论的综合赋权法,使指标权值的确定更加合理; (4)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是对受到多个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该模型用于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之中,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序关系分析法确定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指标赋予综合权重。评价结果显示,东港灌区的运行状况都有显著的提高,且友谊灌区的提高幅度最大。该模型得到的评价结果不仅可以对灌区进行横向比较,还可以对灌区进行纵向比较,且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5)可拓评价借助可拓学这个形式化的工具,通过建立多指标参数的评定模型来完整地反映事物的综合水平。本文针对该模型的不足对其作了一定的改进,首先在确定待评物元关于各类别等级的关联度时,对评价指标进行规格化处理,其次采用综合赋权法,克服了传统的可拓评价模型赋权过程中单纯依靠指标数据而忽略了指标自身属性的问题。采用改进后的可拓评价模型对灌区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灌区等级变量特征值。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可以对灌区进行排序,而且还能给出灌区所属的等级及对该等级的所属程度。 (6)本文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同异反态势度的灌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该模型简单易懂,不受指标体系中指标个数多少的限制,而且无需对指标赋权,通过构造灌区工程管理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协调发展的生长曲线指数表达式,揭示了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协调发展关系。评价结果表明,东港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在2006年时,三个分区均为基本协调。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因此将该模型用于灌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可行的,同时也为灌区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323.213
【图文】:

友谊,橡胶坝,渠首


第四章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灌区运行状况评价中的应用图4一2友谊总干渠防渗减糙施工现场图Fig.4一 2TheeonstruetionsitegraPhofseeP铭eeontrolandroughreducingofYouyimaincanalhead图4一3友谊渠首橡胶坝Fig.4一 3RubberdamofYOuyieanalhead4.4本章小结(l)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特点,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予客观权重,序关系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最后用博弈论的综合赋权法将二者融合,使指标的权值更加合理可行;(2)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灌区运行状况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三个灌区的运行状况都有显著提高,其中友谊灌区的提高幅度最大,由1997年的0.3146提高

友谊,总干渠


图4一2友谊总干渠防渗减糙施工现场图Fig.4一 2TheeonstruetionsitegraPhofseeP铭eeontrolandroughreducingofYouyimaincanalhead图4一3友谊渠首橡胶坝Fig.4一 3RubberdamofYOuyieanalhead4.4本章小结(l)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特点,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予客观权重,序关系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最后用博弈论的综合赋权法将二者融合,使指标的权值更加合理可行;(2)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灌区运行状况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三个灌区的运行状况都有显著提高,其中友谊灌区的提高幅度最大,由1997年的0.3146提高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涛;王英;党如童;;基于二三维GIS联动平台的灌区管理决策系统[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延安;济南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占宝;北方大型灌区农业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燕妮;大型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34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34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6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