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4 20:18
【摘要】:“三农”问题关乎国运民生,中央连续13年的“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更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背景下,现代农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主的美国模式与以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日本模式为主。我国在面临农民工“非农化”的背景下,现代农业的发展无疑更加依赖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然而,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农业劳动力结构相应发生了一系列变迁,出现“老龄化”“女性化”“兼业化”等现象。国外的现代农业发展也经历了这些过程,然而他们那时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已颇为成熟。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还处于过渡阶段,劳动力结构的变迁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会出现一些新的特征。本文通过对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各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结合当时的经济发展背景给予了呈现阶段特征的原因,得出我国正由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农业向以机械化、生物化为代表的技术驱动的现代农业过渡,这种转变伴随着我国大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接着分析了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和动因,对我国剩余劳动力情况进行了一个综述性的概括。农村劳动力流动使得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对每一种变化的现状、原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证部分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和劳动生产率四重分解模型分析了劳动结构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将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四重分解,对分解后的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最后结合前文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共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概括介绍了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劳动力结构变迁背景下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研究意义,并对各章内容及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包括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与展望及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三章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阶段及特征分析部分,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阶段结合当时相关的农业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说明。第四章为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剩余劳动力部分,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变迁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并对剩余劳动力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为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对农业劳动力结构“老龄化”“女性化”“兼业化”及人力资本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此部分主要用历年数据对劳动力结构变迁进行了描述性说明。第六章为理论模型及实证分析部分,基于随机前沿方法,利用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物质要素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方面,并分析了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第七章为结论与政策分析部分,得出结论为,技术进步、要素积累、老龄化都对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劳动力结构的女性化、兼业化和技术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结合前面所有的分析,提出全面放开生育政策,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土地流转与户籍改革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以及利用互联网打造信息化农村互助合作组织等相关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F2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卫东,于国强;吉林省农村劳动力结构情况浅析[J];经济纵横;1987年07期

2 程亚龙;;农村劳动力结构与农机化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6期

3 郭伟,贾艳玲;保定地区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调查分析[J];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4 王永作;江苏农村劳动力结构变迁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5 王英;刘秀华;刘勇;;不同经济区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及其影响研究——基于重庆市的实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6 谢世清;;对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问题的探讨[J];浙江经济;1986年01期

7 李相宜;;延边州农村劳动力结构与农民素质提升研究[J];农家参谋;2017年14期

8 郭正模;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及其预期目标规划[J];统计与决策;1987年04期

9 聂红隆;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转移现状的实证分析和对策[J];新余高专学报;2004年05期

10 杨竞寸;;谨防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调[J];中国老区建设;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成璋;马捷;锁利铭;;农村劳动力结构性转移的就业议价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2 李晓敏;;警惕农业劳动力断层现象 湖北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赖景生;;西南农业结构变动的协调性问题探讨[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静;;美国教师女性化及其原因的历史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崔凯;;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四川省宣汉县为例[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6 李青彦;;农村后继劳动力的培养[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陈洪安;王婷婷;;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山西省人力资本政策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王忠明;;企业竞争力与人力资本(提纲)[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刘平;张贵敏;陆静;孟春媛;;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研究框架的建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0 黄盼盼;陶厚永;;人力资本入股的策略探究——兼论企业高管短期行为的防治[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成友;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需加快[N];重庆日报;2000年

2 尹志坚 李立敏;仙居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的宏观思路[N];台州日报;2006年

3 邓也;在农村搭好年轻人展身手的舞台[N];四川日报;2013年

4 黎均富 钟乾寿;钦南区合理调整农村劳动力结构[N];广西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邵明红 吕传泉;农民添上“新” 庄稼地里生“黄金”[N];济南日报;2019年

6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玉坤;农业的“女性化”脸谱与赋权农村妇女[N];中国妇女报;2013年

7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曹新 张宪昌;现代农业:关键在于科技创新[N];中国青年报;2012年

8 郭永奇 南阳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况及启示[N];中国社会报;2017年

9 ;转移农业劳动力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N];农民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文莲;我州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54万人 转移农业劳动力4.64万人[N];黔西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晓华;中国农业劳动力非永久性乡城迁移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2 邓W

本文编号:2741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41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