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报酬契约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09:56
【摘要】: 科斯(Coase)曾把20世纪初形成的主流经济学称为“黑板经济学”,由于假定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实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某些非理性行为和心理因素对模型的影响,因此很多“异常”的经济现象得不到合理的解释。行为契约理论的兴起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借鉴思路。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在理论上补充和夯实委托代理理论体系,并为行为契约理论的后续研究搭建一个理论平台。在实践上为降低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行为风险、改善上市公司内部委托代理关系和制定有效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报酬契约从而提高激励效率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有益思路。 本文以企业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及行为经济理论为研究基础,以上市公司管理者为研究对象,并结合问卷调查、博弈论和计量经济分析等方法,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普遍存在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差”融入到激励契约理论中来,开发并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度量问卷,探索了过度自信的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行为风险,然后对过度自信的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报酬业绩敏感度展开了相关研究,最后设计了相应的报酬契约机制以规避行为风险。 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 (1)回顾了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过度自信的研究成果,指出行为契约理论是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前沿。 (2)开发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度量问卷,问卷包括能力过度自信分问卷和风险识控过度自信分问卷两个部分,对总问卷和分问卷均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问卷信度较高,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外部关联效度等良好。 通过过度自信问卷调查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进行了差异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在性别和企业性质上差异显著;在地域、年龄、教育背景、职称的差异不显著。 (3)系统完整地对既往研究中过度自信的度量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传统方法的缺陷和不足,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特点,提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方法。 (4)首次运用数理推导证明:过度自信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报酬业绩敏感度比理性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报酬业绩敏感度高;过度自信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报酬业绩敏感度与风险成反向关系。并利用了2002-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报酬业绩敏感度的策略建议。 (5)分析了过度自信的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行为风险行为,根据其主要的危害和重要程度提出了“聘用”与“决策”二维模型,并指出“聘用”维的行为风险是工作不尽职,“决策”维的行为风险主要是投资过度等行为。提出规避行为风险的报酬契约设计方法:规避“聘用”维行为风险的方法是考虑过度自信对报酬契约设计的影响,并探究了影响机制;规避“决策”维行为风险的方法是采用联合基数法,既能保证管理者付出最大努力工作,又能保证管理者作出合理的决策。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272
【图文】:

研究方法,论文,步骤,公司管理


以上市公司管理者购买股票为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通过实证分析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在有无过度自信情形下风险与报酬业绩敏感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框架如图1一1所示。

导论,主流经济学,论文,文献综述


根据研究目标,论文总共七章,其中除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文献综述和第七章结论与展望外,核心部分可分为四部分,分别为3、4、5、6章。具体内容安排见图1一2: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伍如昕;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姬凡;经验对金融分析师过度自信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2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42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8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