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18:13
【摘要】: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领域转移,大力实施非农化就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本视角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进行研究,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部分有的采用借鉴已有研究的方法,有的采用对已有理论加以改进的方法;实证研究则主要采用了计量分析的方法,计量分析的数据包括统计部门发布的宏观数据和笔者组织调研获得的微观数据。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分别构建了宏观和微观视角下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模型。在宏观视角下,本文根据我国国情,构建了一个四元经济社会下农村劳动力非农迁移模型,并对模型的政策含义进行讨论;微观视角下,本文从劳动者效应最大化入手,构建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劳动参与和非农劳动时间模型。 (2)从收入最大化的角度,构建了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该模型认为,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回报率成正比,与消费品价格成反比,另外,人力资本投资还受到制度和文化的影响。结合我国现实,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低下的原因。 (3)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视角探讨了人力资本影响非农就业的机理。宏观方面,人力资本从非农劳动供给和非农劳动需求两个方面影响非农就业;微观方面,人力资本的作用表现为影响劳动者的非农就业决策能力、非农就业机会把握能力、非农职业胜任能力和非农就业收益能力。 (4)宏观方面的经验分析。本文首先运用推拉理论,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规模的影响因素,发现人力资本变量对非农就业规模有显著的正影响;接着本文对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非农就业收入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教育投资和迁移投资对非农就业收入都有着显著的正效应,而健康投资的作用为负,本文从农村居民收入低、医疗负担重等方面进行了解释,并指出了政策含义。 (5)微观方面的经验分析。本文运用调研数据,分别分析了人力资本对非农就业参与、人力资本对非农就业时间、人力资本对非农就业工资的影响。结论显示,较高学历和拥有技能队非农就业参与和非农就业时间都有正的影响;但高学历的工资效应并不明显,而拥有技能却可以显著提高非农工资,教育投资回报率仅为2.3%,而有技能的劳动者比没有的非农收入要高21%。本文还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解释。 (6)根据文中的结论,提出促进非农就业和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些政策建议,尤其是针对教育回报率低、医疗负担沉重、职业教育薄弱、非农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情况,提出构筑支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非农就业发展的制度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72;F323.6;F249.2;F224
【图文】:
57054872464.3630596.0019099.2861.5738.445444849465.0529975.5420411.7259.4940.537424809065.21本表分行业从业人员是按从事的主行业划分的,如以农业为主、兼营商业的,业从业人员。工业从业人员中包括村及村以下办的工业从业人员。来源:1985一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镇企业就业比重下降,私营企业比重大幅上升按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部门来分类,本文分成三类,即乡镇企业、体就业。我们已199压一2006年的数据来看,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14680万,增加了将近60%,个体经营就业从1491万增加到2147,农村劳动力在私营企业部门就业的增加最多,从1990年的113万的2632万,增加了22倍还要多。但是,从决定量来看,乡镇企业仍动力非农就业的主力军,然而比重却在逐年下降,已从1990年的85年的75%,个体就业比较较为稳定,大部分年份都保持在10%一巧%,重大幅上升,从1990年的1%上升到2006年的13.5%。00000八000U09OOt‘
本文编号:2745442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72;F323.6;F249.2;F224
【图文】:
57054872464.3630596.0019099.2861.5738.445444849465.0529975.5420411.7259.4940.537424809065.21本表分行业从业人员是按从事的主行业划分的,如以农业为主、兼营商业的,业从业人员。工业从业人员中包括村及村以下办的工业从业人员。来源:1985一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镇企业就业比重下降,私营企业比重大幅上升按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部门来分类,本文分成三类,即乡镇企业、体就业。我们已199压一2006年的数据来看,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14680万,增加了将近60%,个体经营就业从1491万增加到2147,农村劳动力在私营企业部门就业的增加最多,从1990年的113万的2632万,增加了22倍还要多。但是,从决定量来看,乡镇企业仍动力非农就业的主力军,然而比重却在逐年下降,已从1990年的85年的75%,个体就业比较较为稳定,大部分年份都保持在10%一巧%,重大幅上升,从1990年的1%上升到2006年的13.5%。00000八000U09OOt‘
本文编号:2745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4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