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基于熵理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与产业演替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09:12
【摘要】: 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产业演替机理,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前沿课题之一。本论文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熵理论为指导,对资源型城市的演化机理、转型的熵机理、转型中的产业四限格屏幕优选模型、产业演替非线性耦合嵌套模型及结构负熵进行了富有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创造性的把熵理论引入到资源型城市转型及产业演替的研究中,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及产业演替优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2.构建了资源型城市PESER系统结构,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指出了资源型城市系统涨落的8大外源触发因子和7大内源激化因子,并分析了其协同机制。 3.指出了超循环组织是资源型城市系统非线性作用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构建了人口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资源子系统五大超循环组织模块,并剖析了每个模块内在的循环、耦合和反馈关系。 4.提出了“转型熵”、“转型负熵”和“转型总熵”的概念和量化计算模型,深入剖析了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熵增、熵减机理及其控制和调适过程,从而可以定量分析和研究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 5.揭示出了“转型总熵”是决定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与否的根本因素,并明确指出了确保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思路和途径:延缓或降低“转型熵”的增加或强化“转型负熵”的流入。 6.基于产业优势度模糊熵优选模型和DEA模型,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四限格屏幕优选模型。该模型综合运用熵理论、模糊集理论和各种评价理论,不仅能够评价产业在未来发展的竞争力和潜力,而且还能评价产业目前的技术和规模的相对有效性以及各个产业规模效益的增减趋势,与传统产业优选模型相比,该模型运算的结果更为客观、科学。 7.设计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系统的主体结构,分析了各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耦合通道和嵌套关系。构建了基于Logistic模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演替非线性耦合嵌套模型,提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进行了产业演替的结构负熵计算,分析预测了各产业发展的趋势值,从而动态考察了资源型城市各产业的变动情况,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的成功与否提供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科学依据。 8.应用构建的模型,以处于三个不同发展阶段(新兴资源型城市——永城市;成熟期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衰退期资源型城市——焦作市)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为例,对转型过程中的产业优选、评价和预测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9.最后,对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上述研究内容和成果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及产业演替优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今后我国区域资源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99.2;F224
【图文】:

系统结构图,资源型城市,系统结构图,子系统


境子系统(E)和资源子系统(R)五大系统,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紧密联系的复杂系统,简称PESER系统,如图2一l所示。图2一l资源型城市PESER系统结构图资源型城市的每个子系统都有很多因素组成。人口子系统由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和劳动力构成、人口流动等因素构成,它是资源型城市系统

焦作市,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变动情况


时点对比说明,第一产业的比重由71.4%下降到17.1%再到11.5%,第二产业的比重由8.1%上升到57.4%再到59.7%,第三产业的比重由20.5%上升到25.5%再到28.8%。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变动情况具体见图6一1。从图中可以看到,焦作市产业结构己经发生很大的变化,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图6,1焦作市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变动情况从各产业情况看,焦作市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副渔总产值2004年达到.91.9亿元,居全省第十四位,比1995年增长1.55倍,其中粮食总产量达到161.4万t,比1995年增长了1.8%。工业经济成就辉煌,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455.7亿元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惠娟;龙如银;史彩玲;;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熵及其对策——基于力学分析的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4期

2 李荣亮;;基于耗散结构的房地产行业演化[J];经济师;2009年01期

3 王艳秋;胡乃联;苏以权;;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能力评价[J];技术经济;2012年05期

4 曲俊义;穆英林;眭纪刚;;正能城市: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J];科技促进发展;2012年03期

5 马金山;;基于熵理论的矿山安全系统演化机理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5期

6 刘耀彬;宋文君;;国内矿业城市接续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J];煤炭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7 任玉琨;娄岩;;大庆市产业转型的途径[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秀梅;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机理与调控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李立敏;村落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中亚;“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丰伟;城市对外交通综合换乘枢纽系统关键问题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光全;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与组织双演变的动态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6 武健鹏;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创新研究:基于政府作用的视角[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车晓翠;石油城市经济转型机制与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剑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黑龙江科技学院;2011年

2 潘婧;港口与城市耦合机制及模拟调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春梅;斜井串车提升系统安全熵研究及程序开发[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学平;中部地区煤炭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侯玉英;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江吉星;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文君;中部地区煤炭城市接续产业选取及响应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62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62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a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