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银行信贷扩张与房地产泡沫生成:理论、模型与实证

发布时间:2020-07-27 10:11
【摘要】:自步入现代市场经济以来,泡沫问题就如影随形。泡沫是一个微观的资产定价问题,但其可以在短期内迅速累积、膨胀,演变为宏观的系统性风险,一旦暴发破裂,就会对母体经济造成巨大创伤,甚至引爆金融或经济危机。由此,从泡沫诞生那天起,就牢牢吸引住众多经济学家的审视目光。根据NEBR(2001)的研究,在房地产泡沫与股市泡沫两大泡沫之中,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破灭造成的损害要远远大于股市泡沫,因为房地产业泡沫的破灭极大地抑制了居民消费的增长,并从实体经济方面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考察了近30年来全球房地产泡沫经典案例,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无论是在资本市场异常发达的美国,还是在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的日本,抑或是经济依赖外资拉动的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如东亚诸国,在房地产泡沫生成过程中,都显示出信贷扩张与房地产泡沫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即伴随着房地产价格不断快速上涨,银行部门对房地产部门的信贷额度也在大幅增加;反之,每当银行部门对房地产融资额度大幅增加的时候,房地产价格也急剧飙升。基于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了紧密相关的三个问题,并以这三个问题为逻辑主线勾勒演绎出整个研究框架。 第一个问题是,银行信贷在房地产泡沫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或者说,银行信贷在房地产泡沫生成过程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证明银行信贷在房地产泡沫生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这种作用有多大? 第二个问题是,银行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为什么通常会忽视不断增大的风险,不断地向房地产业投放信贷资金?是商业银行评估其信贷风险失败了,还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 第三个问题与前两个问题紧密相关,即,一方面是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一方面是银行向房地产业信贷的不断扩张,二者之间是怎样的因果关系?这一关系是单向还是双向?如果是双向的,那么二者联动的内在机理如何刻画? 根据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思路的演进,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导论,提出研究问题并对选题背景、意义、研究方法和逻辑结构进行简要阐述;第二章则主要为全文构建研究平台,在刻画相关概念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勾描出信贷视角下房地产泡沫的分析框架;第三章至第五章则为本文核心内容,每一章分别回答上述三个问题的一个。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要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此需要考察房地产市场的局部均衡,这一工作主要在本文第三章完成。 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地产价格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从资金角度分析房地产业的资金链特点,指出房地产企业对资金的过分依赖和饥渴使得银行与房地产业具有天然的脐带联系。在我国,占据绝大部分金融资源的银行更是已深入到房地产行业的方方面面。银行的介入为房地产价格的不断膨胀及至生成泡沫提供了充分的资金支持。为深入剖析这一机理,我们引入了Allen Gale(2000)提出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拓展。在模型中我们讨论了投资者在引入银行信贷之前和之后的不同最优选择,并对比两种情况下的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结果,分析表明,银行的介入导致了代理投资问题,使得投资者具备了风险转嫁的可能和激励,由于风险转嫁的存在,投资者会忽视投资的风险从银行借得大量资金进行房地产投资,从而导致房地产泡沫。论文还进一步证明,信贷扩张与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期效应,并且对将来信贷扩张的预期也能使当期的房地产价格上升。因此,银行信贷的扩张与否成为泡沫滋生和膨胀的关键变量,如果银行信贷扩张,那么在通常情况下会起到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作用,从而促生泡沫。(第一章的案例表明,事实上,伴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银行确实加大了对房地产部门的信贷投放。) 在从理论上证明了银行信贷对房地产泡沫的重要作用后,接下来从我国近年来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入手分析上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调控一次涨一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对“土地”和“信贷”两道闸门的紧缩效率不同,即土地闸门的收缩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执行而信贷闸门的收缩却没有落到实处,而在2007年10月央行和银监会严令控制信贷规模并提高房地产信贷条件后,房价却应声而落,充分证明了我国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的重要影响作用。 最后,我们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并给出了协整模型,实证结果与理论结论完全相符。 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要对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行为进行解释,因此需要考察银行信贷市场的局部均衡,本文主要在第四章完成这一工作。 本文分别从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视角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行为做出解释。在每一种分析视角下,都采取从一般理论框架到中国特殊情况的分析方法。 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看,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较低,银行对房地产市场的运行信息掌握不充分,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加上银行对危机的短视和制度层面(如政府的隐性担保或存款保险制度等)的不正当激励,使得银行系统性地低估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的风险从而加大信贷投入。 在中国,银行面对着特殊的宏观经济背景,如经济的连年繁荣、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等,容易形成对房地产业的乐观预期,另一方面,由于对借款企业缺乏信息甄别手段,银行的信贷决策产生了很强的抵押依赖,由于大多房地产公司能提供较高质量的土地抵押,使得银行的信贷配给在房地产业出现弱化,从而增加对房地产部门的信贷额度。 从博弈论的视角看,我们首先建立了银—企(借款人)、银—银博弈的一般分析框架,结果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房地产市场中,无论是单重博弈还是多重博弈,银行向房地产业的信贷扩张行为是一种理性博弈均衡1;接下来将博弈从单一银行扩展到多银行,在市场竞争和信息不对称双重压力之下,银行对借款人风险状况的判断很大程度上依赖其他银行的行动。在当前商业银行贷款发放趋于谨慎的前提下,一家银行对房地产业的信贷扩张,相当于向其他银行传送房地产业风险较低的信号,其他银行对房地产的信心将大大增加,从而选择跟随进入,从而出现信贷集中,在宏观层面也就表现为对房地产业的信贷扩张。 为了分析中国的特殊情况,我们引入了对地方政府的考察,建立了政(中央政府)—政(地方政府)博弈、政(地方政府)—银博弈的中国特有分析框架。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格局中,由于地方政府内在的房地产投资冲动和外在的中央政府惩罚承诺的不可置信,地方政府在博弈中胜出,使得房地产业具有了内生的投资膨胀冲动;由于我国特殊的体制和经济因素,房地产业高度依赖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因此,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支持顺理成章地演变为地方政府对银行的干预。分析表明,在政-银博弈中,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完全成为地方政府的经济附庸,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则受制于地方政府起决定作用的优质项目合作压力和金融生态压力,在博弈过程中处于劣势。加上各银行对房地产业的乐观预期,向房地产业的信贷扩张成为商业银行外部压力与内在冲动的双重驱动下的均衡。 在最后,我们通过实证检验给出了房地产价格影响银行信贷的协整关系,实证结果与理论结论也很符合。 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要对银行信贷和房地产价格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剖析,因此需要考察房地产市场与银行信贷市场的共同均衡,本文在第五章完成这一工作。 本文在房地产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同时均衡的数理模型基础上,说明在中国特有制度背景及约束条件下,存在私人利益的银行家倾向于过度向房地产市场供给贷款,从而导致房地产价格相对于银行家无私人利益时均衡的房地产价格而言,系统性地被高估,而房地产价格的不断膨胀也将吸引信贷资金进一步流入房地产市场,形成二者的联动。 为了更全面的分析这一机制的运行机理,本文分析了房地产泡沫的宏观经济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由于多种宏观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得房地产泡沫具有自身的内反馈机制。在引入银行之后,这一内在反馈机制演变为房地产部门和银行部门联的双反馈,房地产泡沫被进一步放大。 接下来,本文放松行为人理性假设,分析市场上同时存在理性投资者/银行、被动投资者/银行、非理性投资者/银行三类投资者/银行时,即在市场存在混合理性情况下,房地产泡沫的放大原理与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此时,导致泡沫放大的不是非理性投资者/银行,而是理性投资者/银行。 最后,采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论文证明银行信贷扩张与房地产价格膨胀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二者之间存在稳定的双向正拉动关系。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 一、本文详细剖析了银行信贷在房地产泡沫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并结合中国实际拓展了Allen Gale(2000)的模型。Allen Gale(2000)在模型中讨论了投资者分别完全用自有资金和完全用银行贷款进行投资的两种情况,本文则引入投资者拥有部分原始财富,只向银行借入部分资金进行投资的情况,这也是一种更为普通,也更为符合实际经济情况的一种假设。分析结果证明,Allen Gale(2000)的模型可被视为本文模型的特殊情况。 二、在经典的资产泡沫分析框架中,泡沫对经济的宏观影响和泡沫的微观运行机理从属于两个互不干扰的领域,本文将房地产泡沫的宏观经济效应(属于泡沫对经济的宏观影响范畴)和泡沫的反馈交易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房地产泡沫的自反馈机制和房地产与银行的双反馈机制,打通了从泡沫宏观经济影响到微观运行机理的理论渠道,从而得以更为深入地分析房地产泡沫与银行信贷扩张的联动机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泡沫与房地产泡沫理论。而且,本文利用VAR模型对这一双反馈机制进行了实证上的验证,这在目前的房地产泡沫文献中尚属少见。 三、从泡沫理论的研究内容来看,考察泡沫对经济的影响是泡沫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而银行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资源——资金的重要掌控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不言而喻。如果直接考察刻画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影响,而忽视银行行为在房地产泡沫中出现的异化和由此带来的深刻影响,显然难以全面、深入地刻画房地产泡沫对经济影响的微观机理。然而目前主流的房地产泡沫理论往往更为重视分析银行在房地产泡沫中的作用机理,甚少有文献将银行在房地产泡沫生成中的信贷行为纳入分析框架。本文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利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从一般情况分析到中国的特色,构建了一个房地产泡沫中银行信贷行为的较为全面的分析框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830.5;F293.3;F224
【图文】:

走势图,80年代,美国,金融自由化


图 1-1 美国 80 年代房地产价格走势图同样是在 80 年代,日本开始实行金融自由化改革,由于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金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银行为了能够占据市场份额,向土地开发投入了大量的贷款。大量贷款的发放激发了民众的的土地投机热情,很多人将拥有的或购买的土地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然后再去购买土地。1985年 9 月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在 3 个月内就从 1 美元兑 240 日元上升到 1 美元兑 200 日元的高位,为抵消日元升值对本国出口贸易的负面效应,日本银行于1987年2月下调了贴现率,并从1987年2月到1989年5月一直实行2.5%的超低利率,这导致了日本的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大量资金无法被实体经济吸收而通过银行流入房地产市场,如下表所示:表 1-2 日本银行房地产贷款变化情况 单位:10 亿日元年份 信贷总额房地产信贷额全国市街地价年变化率房地产信贷年增长率A B1980 171663.2 44611.4 0.085 / 0.26 /1981 190068.6 50090.4 0.087 0.12 0.26 0.301982 210034.7 55819.7 0.071 0.11 0.27 0.29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基期,指数关系


年我国人均 GDP 己超过 1000 美元,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人均 GDP 已经超过 3000 美元,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经济较高速度发展时期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阶段,对房地产的旺盛需求所带动的房地产业的发展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据建设部测算,按照 2020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房地产建筑面积达到32 平方米估算,2003 年~2020 年间,我国城镇新建房地产竣工面积应当达到140 亿平方米左右,年均应该新增房地产面积 7.8 亿平方米。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1年 第11期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基期,指数关系,城镇化,城市居民


时对居住质量也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导致房地产价格升高。家庭人口规模变化,会引起居住单位数的变动,进而引起房地产需求的变化,从而影响房地产价格。一般来说,随着家庭人口规模的小型化,家庭数量增多,所需住房的总量将增加,房地产价格有上涨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城乡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全国城市化的水平由 1978 年的 17.9%提高到 1998 年的 30.1%,平均每年增加 0.6 个百分点,而同期世界城市化的水平平均每年只提高 0. 25 个百分点。自 1998 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呈现加速发展趋势,1998 -2007 年间全国城镇化率由 30.1%迅速上升到 44.9%。人口加速城市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住宅市场需求带来扩张,通过增加原城市居民旧房的出租收入,进而增强原城市居民购房欲望和实际支付能力。这使得我国房地产市场产生了独立于现有城镇居民住房消费之外的、与国外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不同的一种新增额外需求。这也是近年来全国很多大中城市房地产需求增长强劲、房地产销售量和房地产价格连年攀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陶全军;;房地产泡沫与金融风险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银锁;银行监管与房地产泡沫的治理[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艳楠;银行信贷对房地产泡沫生成的影响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肖利芬;我国主要城市房价泡沫测度[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71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71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a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