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02:11
【摘要】:研究目的文献综述食品安全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广西实际,研制科学可行、符合广西实际的食品安全治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14个市进行现状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与密切值法对各地食品安全治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广西食品安全治理主要影响因素。基于SWOT分析法,提出完善广西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战略策略,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归纳食品安全治理与评价等理论,总结国内外食品安全治理研究进展与实践经验,提出食品安全治理评价指标框架。2.通过文献研究、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等方法,构建广西食品安全治理评价指标体系。3.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表,对广西食品安全治理现状进行现况调查,并进行分析讨论。4.在现状研究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广西食品安全治理综合评价模型,量化评价和深入分析广西食品安全治理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密切值法对各地食品安全治理情况优劣排序,并对比因子分析法综合排序结果。5.在现状调查和综合评价基础上,基于SWOT分析法,阐述广西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障碍,并提出广西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完善策略和对策建议。研究结果1.广西食品安全治理评价指标的构建本研究运用德尔菲(Delphi)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两轮专家权威系统均大于0.7;两轮专家协调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专家意见趋同;第二轮咨询各指标变异系数介于0.069-0.166之间。经过两轮咨询,评价指标体系保留有3个层次,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39个。2.广西食品安全治理现状调查研究结果2.1政府治理方面,各地对食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已初步构建相对独立、统一权威、专业高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全系统核定人员编制10822个,是改革前2012年的3.34倍。万人口拥有食品安全人员编制数2.16个。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但仅有21.30%的乡镇拥有食品安全执法机动车。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健全,但技术支撑能力仍不强。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数量明显增加。2017年广西各地查处食品安全案件9407件,是2014年3990件的2.35倍。2.2市场治理方面,广西各地餐饮量化分级率稳定提升,网络订餐平台主动落实主体责任,但通过各地查处不同类型的食品安全案件数量看,发现食品从业者在严格落实良好行为规范、按标准规范生产经营食品、依法依规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等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方面做的还不够。2.3社会治理方面,近3年,广西各地投诉举报信息受理总量年均增长率40.19%;明厨亮灶完成率由2015年8.62%增加到2017年42.23%;基层食品安全协管员对农村集体聚餐指导率达到82.54%,百万人口宣传教育活动场次达65.81场次。2.4食品安全状况方面,2017年度全区食品抽检合格率96.57%,比2015年增长了0.37个百分点;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向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守住了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全年有17件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在学校,占全区的41.46%。2.5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方面,14个市平均满意度为69.08%。农贸市场、互联网订餐和小摊贩、小餐饮、小作坊总体满意度均低于70%。群众对食品安全形势向好转变的乐观程度占75.98%。3.基于因子分析法和密切值法的广西食品安全治理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估模型为:F_(综合得分)=0.474*F_(监管执法)+0.266*F_(组织领导)+0.155*F_(群众满意)+0.106*F_(群防群控。)模型包括监管执法、组织领导、群众满意度和群防群控等4个公因子,这提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构建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需要以人民是否满意为工作标准,围绕群众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实施严格监管和综合治理。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密切值法对14个市食品安全治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三分位数为界值,分为“弱”、“中”和“强”三个等级。治理能力为“强”的设区市均为南宁、桂林、柳州、玉林和河池5个。治理能力为“弱”的设区市均为崇左、贺州、北海、贵港和防城港等5个市,来宾、钦州、百色、梧州等4个市的治理情况为“中”。在具体排序秩次上但基本相符,与现状调查结果相关指标所反映的现实情况基本相符合。4.基于SWOT的广西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分析本研究基于SWOT模型,运用策略配对方法,通过绘制广西食品安全治理体系SWOT矩阵表进行策略分析,提出构建广西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建议。一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则,严格落实不同治理主体的责任。主要包括严格落实党委政府及监管部门的责任、督促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和引导社会公众落实参与责任。二要以新机构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治理机制,特别是要完善最严谨的法规标准、最严格的全程监管制度和最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制度。三要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为抓手,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大市场监管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针对食品安全治理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专业性,强调要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并提出食品安全“严管”加“巧管”的理念。结论1.通过文献研究,系统回顾了食品安全理论、治理理论和食品安全治理理论,提出了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框架和机制,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Delphi法确定了广西食品安全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基本达成了共识。专家积极性、权威性、协调性、一致性都较好,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3.现状调查实证研究显示,广西在食品安全治理方面,党政同责落到实处,组建了一支完整统一的机构队伍,监管治理能力稳步上升,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逐步落实,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监管效能充分发挥,但也存在食品安全风险日益复杂,技术支撑能力尚难以满足有效监管需求,监管队伍与监管任务矛盾仍然突出,食品生产经营者自我质量安全管理能力不足,主体责任尚未完全落实等问题。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向好,守住了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还有待提升,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构建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4.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估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评价。综合评价排序及分档结果与现状调查、密切值法基本相符,与现实情况也基本相符合,说明综合评价模型的选择具有较好的全面性和合理性。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5.基于SWOT法对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进行策略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03;TS201.6
【图文】:
图 2-1 食品安全治理框架2.3.1 政府元治理食品安全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食品安全属于公共安全范畴。完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公共物品供给,容易出现市场失灵,导致供给不足情况。与市场相比,政府对公共物品供给有独特的信息优势和效率优势[98]。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拥有强大的资源动员、雄厚的财力支持和稳固的组织支撑,具有法律赋予的权威地位[97]。各级政府应发挥食品安全元治理的核心作用,对食品安全负属地责任。2.3.2 市场自我规制治理食品交易有着庞大的市场,既有生产者、也有销售者,还有提供交易平台的市场开办方。在食品安全生态链中,食品生产经营者居于主导地位,[99]
本文编号:2774851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03;TS201.6
【图文】:
图 2-1 食品安全治理框架2.3.1 政府元治理食品安全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食品安全属于公共安全范畴。完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公共物品供给,容易出现市场失灵,导致供给不足情况。与市场相比,政府对公共物品供给有独特的信息优势和效率优势[98]。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拥有强大的资源动员、雄厚的财力支持和稳固的组织支撑,具有法律赋予的权威地位[97]。各级政府应发挥食品安全元治理的核心作用,对食品安全负属地责任。2.3.2 市场自我规制治理食品交易有着庞大的市场,既有生产者、也有销售者,还有提供交易平台的市场开办方。在食品安全生态链中,食品生产经营者居于主导地位,[99]
本文编号:2774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74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