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初次就业问题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49.2
【图文】:
失业2年以上的占55.2%,失业1年以上、2年以下的占19.7%。’在2月,由全国青联、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联合组织的《中国首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15至29岁的青年总体失业率为9%(同期中国社会业率为6.1%);各个年龄段和各种文化程度的青年都存在着失业问题,失业青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的青年(37%)和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年(3既)比重最高,高专生的比例均为13%,大学生的比例为5%;失业青年大部分为长期失业,。这说明了:青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矛盾。失25
20-24岁年龄组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图1一2不同受教育程度的青年失业比例资料来源:《中国劳动力统计年鉴2006》按年龄分成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45岁以上35礴4岁25一34岁16一4岁鬓鬓黝蘸蘸{{熟熟 0.20.4 0.60.8 1.2图1一200‘年全国劳动力市场不同年龄组劳动力求人倍率比较资料来源:中国劳动力市场网,http洲叭氏犷w.in召ov.cn/gb/data/index_data.htm.第13页共170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寅通;德国青年研究从历史到现实的应用[J];当代青年研究;1995年06期
2 米丰,李江英;近期报刊青年研究萃文提要[J];中国青年研究;2001年02期
3 刘晓昱;农业系统工程青年研究会诞生[J];系统工程;1989年06期
4 余逸群;;青年研究的弊端及解决对策[J];青年研究;1992年03期
5 袁岳;青年研究方法论批评[J];当代青年研究;1996年01期
6 陈亮;我们的青年研究缺什么[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陈亮;青年研究从质疑开始[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于光远;写给青年研究工作者(之二十四至三十)[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年01期
9 江洪;;走向实际 关于青年研究的宏观思考[J];青年研究;1990年10期
10 ;《当代青年研究》稿约及征订[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郗杰英;;青年研究必须以青年为本[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文库”编委会名单[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3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文库”编纂说明[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4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文库”编纂说明[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5 高中建;闫立超;;回顾 反思 展望——中国青年研究学科化进程30年[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6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文库”已出书目[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7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文库”已出书目[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8 方奕;;21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网络问题研究述评[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9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文库”编纂说明[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10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文库”编纂说明[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俊贤 操振华;青春飞翔[N];中国航空报;2004年
2 四川记者站;再造岷江秀美山河[N];科技日报;2003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朱珉迕;快乐奠定“90后”情感基调[N];解放日报;2010年
4 李瑞英;百所高校研究生会主席探讨成才之路[N];光明日报;2007年
5 记者 邱曙东 通讯员 顾海鹰 徐建青;人体肥大细胞成为心脏卫士[N];解放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朱珉迕;不单为谋生,还要在城市筑梦[N];解放日报;2010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邢霞;归根反思传统 寄语青年治学[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中国社科院青年研究学会研究员 陶国富 本报实习生 练正超 桑楚妍 本报记者 仲崇山 整理;和谐心理的三要素[N];新华日报;2009年
9 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闫瑾邋刘京辉;德国设立青年教授席位吸引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沈志云院士简介[N];四川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珍;中国青年初次就业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2 王燕玲;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中区域主动吸纳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晓燕;“偏离”与“重构”[D];上海大学;2008年
4 朱炜;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蕾;“后单位社会”城市新失业群体的就业适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婷;当代中国社会青年自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陈建坡;“文化大革命”史研究30年述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爽;初次就业中大学毕业生与用人组织匹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莹莹;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中区域政府营销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雯;上海青年自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郭娟;初中生街头少年的社会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龙玉;新农村人现代性政治意识的生长逻辑[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侯海涛;共青团服务青年成才路径分析[D];郑州大学;2008年
6 苏萍;当前失学无业青年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敏;新时期学校共青团的职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杜欧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青年过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佘思伟;社会转型时期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林华山;论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783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83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