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电子化供应链管理协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21:1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迅猛发展,企业进入一个全球化竞争的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成为企业的发展平台与生存方式,传统的供应链也正在向基于Internet或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电子化供应链转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协同成为新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如何成功的实施电子化供应链协同管理,使供应链网络企业在高度复杂的分布式环境中以全局动态协同运营方式进行快速实时决策,敏捷应对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持续获得竞争优势,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也是当前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理论前沿课题。现有的研究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理论分析体系和可以指导电子化供应链成员实施协同管理的机制方法,本文通过电子化供应链的系统分析,从组织、流程以及知识的角度对电子化供应链管理协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既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供应链理论,又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成员实施跨组织协同管理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第一,本文在对电子化供应链协同的层次水平、协同的类型与特征、协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电子化供应连的协同管理本质和范围进行了界定。从组织、流程和知识的角度构建了电子化供应链协同的系统框架。 第二,在供应链管理中许多低效的地方大多发生在组织、流程的交叉处,如何识别理解供应链管理的低效及其原因,找出补救措施,是电子化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关键问题。所以本文从供应商合作伙伴动态选择机制、信任机制、权力影响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对电子化供应链的组织协同管理控制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构建了基于FLQG-OWA优化算子的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供应商动态选择模型,从而可以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动态的选择供应商合作伙伴。针对电子化供应链的关系、任务和流程冲突问题,构建了跨组织虚拟知识信任模型。在采用博弈论对电子化供应链组织利益分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利益共享契约的协同分配模型。 第三,面向电子化供应链的跨组织流程协同,本文对电子化供应链扩展商务协同建模、基于电子信息转移的电子协同整合测度、基于图的虚拟集群物流协同优化机制、基于价值链的流程协同等进行了研究。针对电子化供应链信息协同的问题,通过数据调查,利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决策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274;F224
【图文】:

阶段,供应链,企业,发展趋势


2电子化供应链网链结构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如图1.3所示,每个阶段都强调不同的研究内容。图1.3供应链发展趋势第一阶段:企业之间相互独立,企业只关注内部的业务流程,实现内部应用集成。第二阶段:企业开始与少数几个贸易伙伴联接,根据产业特性进行相近的联接,实现应用联接(如电子数据交换EDI,EleeortnicDaatInetcrhm罗等)。第三阶段:供应链集成,核心企业连接上下游企业实现全局范围(elld一ot~end)的流程管理,共享信息而不仅仅是数据,实现跨组织的应用集成与资源整合。第四阶段:供应链虚拟集群,多个企业和多种方式的供应链组织形成基于Inetmet和电子商务特殊的交易社区

供应链,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图l,2电子化供应链网链结构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如图1.3所示,每个阶段都强调不同的研究内容。图1.3供应链发展趋势第一阶段:企业之间相互独立,企业只关注内部的业务流程,实现内部应用集成。第二阶段:企业开始与少数几个贸易伙伴联接,根据产业特性进行相近的联接,实现应用联接(如电子数据交换EDI,EleeortnicDaatInetcrhm罗等)。第三阶段:供应链集成,核心企业连接上下游企业实现全局范围(elld一ot~end)的流程管理,共享信息而不仅仅是数据,实现跨组织的应用集成与资源整合。第四阶段:供应链虚拟集群

资料来源,趋势,长期绩效,快速反应能力


决策与供应链系统业务功能、决策的战略动态协同,最终目标是改善个体组织与整个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提高效率、快速反应能力和客户满意度。目前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可用图1.4表示,供应链管理研究趋势如图1.5所示。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晴;刘志学;;供应链信息协同及agent在其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年08期

2 郝海;仲从友;时洪浩;;不对称信息下两阶段供应链的协同机制[J];物流科技;2007年12期

3 张铭华;孔令夷;;E-commerce环境下SCC研究进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4 肖红;周朴雄;;簇群企业信息协同服务平台研究与设计[J];情报杂志;2009年05期

5 吴仙丹;王喜富;沈喜生;;国际贸易业务协同机制认证体系的设计与分析[J];物流技术;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远高;电子供应链中多渠道协调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朱虹;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共服务协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志圣;基于网格理论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张军果;电子化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张晴;供应链中的信息协调与Agent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朱志光;基于协同的分销渠道伙伴关系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娟;供应链信息协同机制及其分析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2 付昆;区域物流网络的业务流程协同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姜红;基于价值链管理的胜利油田物资供应链协同管理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汪洋;基于RosettaNet的协同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素;基于全球供应链的电子化贸易模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6 任占伟;不确定性环境下协同商务多主体仿真及实现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李雷;华源公司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8 张盛;供应链信息协同及组织间协调问题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唐业富;B2B电子商务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与应用[D];江西理工大学;2009年

10 朱文平;供应链中信息协同度度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91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91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1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