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与核算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20:58
【摘要】: 水资源紧缺以及水污染危机迫切要求大力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水资源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水资源和水环境容量,其核心是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水资源—水产品——废水—再生水”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水资源和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水资源循环经济利用模式要求按公平、效率效益和可持续性这三大目标重新构建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建设水资源节约型和水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模式,根本变革“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本文主要创新点和重要结论有以下几方面: (1)本文以水资源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机制设计理论一般模型,构建了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与核算的基本流程。包括区域资源环境现状及特定经济目标、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机制(包括政府集中配置和市场激励配置)以及水资源循环经济实施与核算。 (2)水资源循环经济核算是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的实施基础,在本文中将其划分为水资源存量流量核算、水资源水质及污染负荷量核算、水资源混合经济核算以及水资源价值流核算。 (3)针对有一定约束的取水权和排污权的联合最优分配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入管理机构的税费调控因装题 政府调控和市场激励相结合,推导出水资源循环经济最优配置必然存在,并能够在市场均衡中得到实现。 (4)针对区域初始水权分配问题设计了??层次分析模型(AHP)的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分配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权重的系统确定。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区建设为背景,对滨海新区可供水资源存量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核算评价;以滨海新区水功能区划为基础对区域可供水资源质量与区域水环境容量进行核算评价,规划2010年水污染总量控制目标;最后以AHP方法给出了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2010年)滨海新区初始水权分配方案。 (5)针对天津碱厂迁建水资源配置方案,以所在天津临港工业区的制约因素和发展目标为背景进行了水资源循环经济核算配置和实施效果评价,采用水资源价值流核算模型进行了可持续性程度评价。天津碱厂搬迁项目达到了节约水资源,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水排放的目标。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05;TV213.4
【图文】:
第二章 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与核算图2-1 传统水资源利用模式图 2-2 可持续水资源利用模式2.2 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及核算流程流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1)区域特定经济环境现状分析及发展规划;(2)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原则;(3)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机制;(4)水资源循环经济实施与核算。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核算流程如图 2-3。18
图 2-2 可持续水资源利用模式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及核算流程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1)区域特定经济环境现状分析及发展规划循环经济配置原则;(3)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机制;(4)水资源循核算。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核算流程如图 2-3。18
图 5-1 滨海新区供水分区图.4 水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1)生活污染负荷预测生活污水浓度采用城市下水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月均浓度(浓度)。根据《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规划》,市区人口在 100 万以,规划水平年生活污染物浓度用现状值进行预测,结果如表 5-5 和表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05;TV213.4
【图文】:
第二章 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与核算图2-1 传统水资源利用模式图 2-2 可持续水资源利用模式2.2 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及核算流程流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1)区域特定经济环境现状分析及发展规划;(2)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原则;(3)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机制;(4)水资源循环经济实施与核算。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核算流程如图 2-3。18
图 2-2 可持续水资源利用模式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及核算流程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1)区域特定经济环境现状分析及发展规划循环经济配置原则;(3)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机制;(4)水资源循核算。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核算流程如图 2-3。18
图 5-1 滨海新区供水分区图.4 水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1)生活污染负荷预测生活污水浓度采用城市下水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月均浓度(浓度)。根据《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规划》,市区人口在 100 万以,规划水平年生活污染物浓度用现状值进行预测,结果如表 5-5 和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俊启,张颖;总量控制中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公平分配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李长杰;王先甲;范文涛;郑旭荣;;水市场双边叫价贝叶斯博弈模型及机制设计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3 李秉文,金e
本文编号:2791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9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