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质量绩效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07:53
【摘要】: 持续业绩改进是组织追求的永恒目标,质量绩效评价作为一种不断改进质量、促进绩效提升的系统管理方法,其相关理论研究也成为目前质量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质量绩效评价需要使用一种模型和方法作为评价的基础,质量绩效评价的结果能否真实反映一个组织的现状,取决于所用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以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大量文献聚焦于对质量绩效评价模型结构的研究,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质量绩效评价模型,其中,各种质量奖模型和ISO9004标准是得到广泛认可的绩效评价模式,且以质量奖模型的应用最为广泛。而关于评价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文献多关注于对质量绩效测评方法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质量绩效测评、诊断和分析决策的评价系统。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质量绩效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建立和完善了质量绩效评价系统。首先,基于对质量奖与ISO9004的比较研究,以ISO9004标准为基础,建立了质量绩效评价模型和体系,为质量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鉴于评价模型的多层次多指标结构特征以及评价信息的不确定性特点,基于D-S证据合成理论,对不确定多属性条件下的评价合成方法做了改进;将改进后的合成方法应用于质量绩效评价系统,利用专家模糊评判和群组决策方法,实现了质量绩效评价指标的测评和分层指标的合成;为了对合成结果进行总体分析和比较,利用效用理论建立了质量绩效的决策模型,并给出了基于多层次模型的诊断方法,形成了基于D-S证据推理的质量绩效测量诊断与决策方法。为了实现质量绩效的效率测评和改进,在对质量绩效评价合成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了质量绩效的效率评价和诊断模型;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不确定性分布条件下的质量绩效诊断模型。进而,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手段,对本文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了验证。从而形成了测评方法、诊断模型和分析决策为一体的质量绩效评价系统。 本文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表现在: (1)基于ISO9004标准体系,借鉴质量奖模型的因果逻辑结构,建立了质量绩效评价模型。该模型通过八个模块直观清晰地展现出ISO9004标准体系,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循环以及体系与其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了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文的评价模型和体系集成了ISO9004标准和质量奖模型的优势特征,突出了质量绩效评价的系统性和持续改进性,为质量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理论基础。 (2)基于D-S证据合成理论,对不确定多属性条件下的评价合成方法做了改进。针对质量绩效评价信息的不确定性以及D-S合成规则存在的不足,根据质量绩效评价中属性分布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通过证据冲突在已知命题和未知命题之间的适当分配,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ER算法,为质量绩效评价中多层次多指标信息的有效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3)建立了基于证据推理的质量绩效评价和决策系统。基于本文给出的改进ER方法,利用模糊评判方法和群组决策方法,处理了质量绩效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信息和未知信息,给出了D-S证据合成中mass函数的确定方法以及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为质量绩效评价中定性指标测评和多指标合成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4)在利用证据推理方法对质量绩效评价合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输入输出的质量绩效评价诊断模型。利用DEA排序模型和复合DEA方法,建立了质量绩效的效率评价与诊断方法:对实数序列条件下的灰色关联度计算模型进行拓广,建立了不确定分布条件下的质量绩效诊断模型,提供基于结果的质量绩效诊断方法。从而实现了质量绩效有效性和效率的全面评价、诊断和改进。 本文旨在以质量奖和ISO9004标准为质量绩效评价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建立质量绩效评价模型,拓展质量绩效评价方法,形成质量绩效评价诊断体系。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和作用表现在:(1)基于ISO9004标准的质量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突破了以各种质量奖模型为主导模式的局限,为组织实施质量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对ISO9004标准在质量绩效评价中的推广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2)基于证据推理的质量绩效评价方法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质量绩效评价中定性指标测评和合成的难点问题,不仅为基于ISO9004标准的质量绩效评价提供了方法支持,而且为解决质量奖评价中存在的主观性问题提供了改进方法。(3)本文质量绩效测评、诊断和分析决策系统的建立,为组织实施自我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据此,组织可以识别关键的改进领域,确定改进资源的合理投向,为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拓展和完善了质量绩效评价方法,提供了一套有效的质量绩效测评、诊断和决策分析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272;F224
【图文】:

评价模型


8)企业的社会责任:对社会中的各利益相关者予以理解并承担相应责任。 (2)EQA评价模型EQA的评价模型如图2一2所示,模型中的9个方块对应着评价组织卓越的9个标准,共包括9个大“类”、29个“项”。EQA从“能力”和“结果”两个方面对标准进行分类,其中,“能力”标准是有关组织如何达到“结果”的内容,包括5个大“类”、21个“项”;“结果”标准是有关组织已经或正在实现的目标,包括4个大“类”、8个“项”。模型中的箭头方向展示了模型的动态性,表明“学习与创新”有助于组织“能力”的改进,依次又带来“结果”的改进。

绩效评价模型,质量


结果分为顾客满意结果、组织经营结果以及其他相关方满意结果三大类。进而,借鉴质量奖模型的因果逻辑结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与其绩效结果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基于1509004标准的质量绩效评价模型,如图3一l所示。可以看出,质量绩效评价包括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运行结果的综合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决定了质量绩效结果的稳定和提升,质量绩效水平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来综合体现。、二一‘书斗l一结果-一州图3一1:质量绩效评价模型

误差比较


勺气物物ng的结果果本文的结果果sssaB(0.33)C(0.43)以0.18)州0.06)’’sa:B(0.36)C(0.42)D(0.19)爪0.03)))sssbB(0.4K(0,25)D(0、22)E(0、03)抓0.10))),母母ssseB(0.46)C(0.34)D(0.02)州0.18))),b:“(0·4’和趋卿蟹味碑卿3‘;州0·07’’sssdB(0.36)C(0.43)D(0.09)州0.12)))se:B(0.51K(0.37)D(0.02)州0.10)))ssseB(0.35)C(0.52)D(0.07)E(0.04)州0.02)))sd:B(0.40)C(0.44)D(0.10)州0.06)))555.B(0.39)C(0.4)D(0.1)E(0.01)州0.10)))se:B(0.35)C(0.53)D(0.07)E(0.04)州0.01)))55555.B(0.42)C(0.42)D(0.11)E(0.01)万(0.0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段海超;葛新权;黄济民;;基于DEA模型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万杰;曾蕾;齐晓丽;章静敏;;基于的TFN-AHP食品冷链加工流程质量绩效评价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李程跃;孙梅;苌凤水;于竞进;张瑜;陈政;姜庆五;林尚立;罗力;李松光;郑乐乐;郝模;;建立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综合评价模型[J];中国卫生资源;2012年01期

4 韩敏;;平衡积分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结合[J];经营管理者;2011年18期

5 秦勤;段秋红;何永强;;科研绩效评估中的数据挖掘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李宏娟;赵华华;;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05期

7 薄新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工作标准与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竹南;基于质量五流的装备制造质量链协同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2 鲁守东;基于BN方法的铁路施工系统质量绩效路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曹永辉;动态能力视角下供应链质量管理对企业质量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陈信存;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中层主管工作特性、工作满意度与专业发展倾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奉小斌;质量改进团队跨界行为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李程跃;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实践[D];复旦大学;2011年

7 熊小刚;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吴煜;企业QHSE管理绩效成熟度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景鑫;C公司供应链质量管理系统化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年

3 黄莹;基于施工单位视角的高铁项目质量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4 李刚;K汽车玻璃公司的六西格玛质量改进[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田晓翠;工程设计公司质量安全管理评价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6 杨雪;Ford 8D方法在半导体产品定期可靠性测试中的实践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7 许贵阁;基于D-S理论的绿色矿山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张俊伟;某智能家居产品测试管理和过程改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9 唐萌;制造业企业质量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宋栋梁;A企业测量管理体系构建与效果评估[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97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97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c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