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东北地区可持续城市化潜力与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09:32
【摘要】: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城市化问题的严峻挑战,可持续城市化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城市化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趋势,以及我国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的现实需求,以东北地区为案例,深入分析东北地区城市化的条件,构建东北地区可持续城市化潜力指标体系,以东北地区36个地级行政单元为对象,定量评价不同城市可持续城市化潜力,揭示东北地区可持续城市化潜力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划分可持续城市化潜力类型,提出可持续城市化的途径与对策。以期在理论上丰富可持续城市化研究的内容,在实践上为东北地区城市的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可持续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潜力与可持续城市化潜力的内涵,系统总结了可持续性、城市化、城市化潜力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为开展东北地区可持续城市化潜力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认为可持续城市化是一种健康、有序的城市化模式,它以可持续性的理念逐步推进城市化,在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实现了区域可持续性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城市化潜力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未来城市化以可持续发展方式推进的能力,是可持续城市化经济潜力、社会潜力、环境潜力的合力。 2.在回顾和分析东北地区城市化的历程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对东北地区城市化的经济支撑条件、社会支撑条件、资源环境支撑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化历程可分为城市化的起步、城市化的大起大落、城市化的稳步发展三个阶段,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动力不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城市化的经济支撑条件分析结果显示:作为东北地区优势产业的农业,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对区域城市化的推动力;工业化促进了区域城市化进程,但工业发展亟需寻求突破口,以便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第三产业转变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城市化的社会支撑条件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城市物质环境,优化了区域空间格局,加强了城市群之间的空间联系;东北三省社会保障能力增强,社会保障条件相对较好,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区域科技文化的支撑能力增强,但仍需要加大投入;东北三省在社会政策供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不能满足新时期东北三省推进可持续城镇化的需求。城市化的资源环境支撑条件分析表明东北三省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逐年提高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为区域城市化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但是区域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低碳、生态产业发展不足,未来仍需要加强发展。 3.根据可持续城市化潜力的科学内涵,构建了东北地区可持续城市化潜力指标体系,并用熵权法对东北地区可持续城市化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市可持续城市化潜力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异特征,各地市内部子系统、状态层可持续城市化潜力值的差别也较为明显。综合来看,区域可持续城市化潜力得分差距明显,整体潜力水平不高;城市规模与可持续城市化潜力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城市不是越大可持续城市化潜力越大;人口城市化水平不能反映可持续城市化潜力,人口城市化不是可持续城市化的最终目标;可持续城市化潜力高的城市仍有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东北地区可持续城市化潜力类型划分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可持续城市化潜力可划分为五种类型,各潜力类型经济、社会、环境潜力分值以及各状态层指标都呈现不同的特征,未来要根据不同潜力类型的特点,有针对性推进可持续城市化战略。 4.基于东北地区城市化条件分析与可持续城市化潜力评价结果,提出了东北地区可持续城市化途径与对策,主要包括:优化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促进城市经济转型与城市功能升级,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城市化基础设施,强化资源环境的持续支撑能力,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22;F299.27
【图文】:

世界,巨型城市,拉丁美洲,农村人口


究背景国际背景市化是一个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从 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人类的城市化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在 1900年世界上只有 10%城市中,到现在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 50%,预计到 2025 年世界城达到 72%(United nation, 2012; Grimm et al., 2008)。从城市化的,新增长的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城市人011 年的 27 亿增长到 2050 年的 51 亿,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将从 3图 1-1)。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超大或统,1970 年世界上只有东京和纽约, 2011 年世界上超过 1000 万达到了 23 个,其中亚洲有 13 个巨型城市,拉丁美洲 4 个,非洲洲分别有 2 个巨型城市,到 2025 年巨型城市将达到 37 个,其中,拉丁美洲增加 2 个,非洲、欧洲以及北美洲分别增加 1 个,亚人口增长最为迅速的区域(United nation, 2012)。

曲线,城市人口,增长型


图 1-2 城市人口的增长Fig. 1-2 Growth of urban population数增长型还是 logistic 增长型,都是非可持续系统只有发展而没有平衡机制,是一种不能的作用受阻或崩溃;logistic 增长型系统只有的发展过程,迟早会被新的过程取代。组合旋式发展能力,又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现 S 型增长,其过程稳定性较好,是一种此,可以用组合的 Logistic 曲线来表示城市7),其二维动力学方程可用下式表述:ti=ri(Nt-Ki-1)(Ki-N)/ki, i=1,2,…….,m1ii jjK k 个发展阶段的内禀增长率;Ki表示相应阶段

曲线,城市化发展,增长型,曲线


图 1-2 城市人口的增长Fig. 1-2 Growth of urban population数增长型还是 logistic 增长型,都是非可持续系统只有发展而没有平衡机制,是一种不能持的作用受阻或崩溃;logistic 增长型系统只有平力的发展过程,迟早会被新的过程取代。组合的旋式发展能力,又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实现 S 型增长,其过程稳定性较好,是一种可因此,可以用组合的 Logistic 曲线来表示城市化007),其二维动力学方程可用下式表述:/dti=ri(Nt-Ki-1)(Ki-N)/ki, i=1,2,…….,m1ii jjK k 各个发展阶段的内禀增长率;Ki表示相应阶段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伟,周慧珍,李硕,李伟;人地关系系统及其调控[J];人文地理;2001年01期

2 李诚固,郑文升,王晓芳;我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互动变化趋势研究[J];人文地理;2004年04期

3 方修琦;论人地关系的主要特征[J];人文地理;1999年02期

4 王爱民,樊胜岳,刘加林,缪磊磊;人地关系的理论透视[J];人文地理;1999年02期

5 吕淑萍;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J];上海环境科学;1996年01期

6 何一民,易善连;近代东北区域城市发展述论[J];史学集刊;2002年03期

7 张奎燕,陈玉梅;日俄侵略时期东北地区城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5期

8 王如松,杨建新;产业生态学和生态产业转型[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年05期

9 王书转;;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探析[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9年05期

10 谢守红;王振;;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厚刚;可持续城市化支撑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大庆;黑龙江省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3 王颖;东北地区区域城市空间重构机制与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7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97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6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