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都圈城市功能分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02:46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都市圈经济发展模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支撑,是区域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空间组织形式。本研究立足于日本首都圈的空间地域,将城市功能与都市圈的耦合作为研究内容,对都市圈城市功能网络体系的构建和影响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本研究通过对日本首都圈形成和发展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的探讨,分析日本首都圈的城市规划调整的战略意义,进而,初步把握了日本首都圈城市功能网络体系构建的外部条件。然后,从都市圈的地理区位、交通区位、人口分布和流动、用地分布和价格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演化过程和特征表现入手,逐层逐级分析都市圈内部城市功能的分化和整合,并且利用数量分析的手法获得日本首都圈城市功能的空间组织结构,从而,全面探讨了日本首都圈的城市功能的能性划分、能级布局以及能效的发挥空间。本研究在对日本首都圈城市功能分布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影响都市圈城市功能分布的内在机制。其中,以市场开放度、技术进步以及规模报酬递增作为理论前提,强调政策规划对都市圈城市功能的调节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对都市圈城市功能调整的根本动力,圈层结构对都市圈城市功能分化的影响作用以及空间聚集经济对都市圈城市功能演化的整合作用,并且,提出构建都市圈城市功能网络体系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必要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99.313
【图文】:
其成长为全球性大都市。①山鹿诚次分析了大都市圈周边以草加市为例分析了东京大都市圈近郊城市的变化过程近郊的丘陵地带的开发情况,具体介绍了多摩地区的城考察日本首都圈的整体区域的功能区划分,从而在宏观上。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 1975 年日本首都圈的住宅分为若析法分别研究东京通勤圈内外的地域类型,从而在整体上间结构,得出在通勤圈内以皇室用地为中心东侧 4km 为的同心圆是就业地,周边向通勤圈外延伸出若干个小扇圈外形成四个扇形区,分别是农业区、工业区、城市基础施区(见下图)。③
53图 3.1 首都圈地域范围图3.1.1.2 日本首都圈地域范围的演变日本首都圈的地域范围的界定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1950 年,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大量人口和企业向东京集中。面临居住环境不断恶化,交通阻塞,公共设施不完备,住宅紧缺等诸多问题,东京都复兴建设委员会制定了日本首都建设计划《首都建设法》,依据该法,将东京的地域面积扩大为以东京区部为中心半径50km的圈域,旨在解决东京都心的拥挤状况,提出了 50km 圈域的整备计划。东京都心过度拥挤导致地价上涨,居民住宅向外扩张趋势越发明显,东京近郊城市化现象显著,因此,合理规划、布局东京近郊关系到东京未来建设、发展的方向和成败。1956 年,东京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人口和企业的高密度集聚,导致其向外区域辐射能力逐渐增强。东京为中心的半径 50km 圈域内的开发和建设接近于饱和,且出现了布局混乱的矛头,为了避免东京的进一步无序扩张,造成“摊大拼”式的大城市开发模式,合理利用东京的辐射效应,根据其辐射范围的不断扩大,首都圈的范围也随之发生调整。1965 年颁布的《首都圈整备法》提出了从东京都心向外延伸 100~120km,总面积为 2.6 万 km2的区域作为首都圈。该圈域范围内包括东京、神奈川、W瘛⑶б端南氐娜蛞约吧嚼妗⑷郝怼㈣滥
本文编号:2798805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99.313
【图文】:
其成长为全球性大都市。①山鹿诚次分析了大都市圈周边以草加市为例分析了东京大都市圈近郊城市的变化过程近郊的丘陵地带的开发情况,具体介绍了多摩地区的城考察日本首都圈的整体区域的功能区划分,从而在宏观上。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 1975 年日本首都圈的住宅分为若析法分别研究东京通勤圈内外的地域类型,从而在整体上间结构,得出在通勤圈内以皇室用地为中心东侧 4km 为的同心圆是就业地,周边向通勤圈外延伸出若干个小扇圈外形成四个扇形区,分别是农业区、工业区、城市基础施区(见下图)。③
53图 3.1 首都圈地域范围图3.1.1.2 日本首都圈地域范围的演变日本首都圈的地域范围的界定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1950 年,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大量人口和企业向东京集中。面临居住环境不断恶化,交通阻塞,公共设施不完备,住宅紧缺等诸多问题,东京都复兴建设委员会制定了日本首都建设计划《首都建设法》,依据该法,将东京的地域面积扩大为以东京区部为中心半径50km的圈域,旨在解决东京都心的拥挤状况,提出了 50km 圈域的整备计划。东京都心过度拥挤导致地价上涨,居民住宅向外扩张趋势越发明显,东京近郊城市化现象显著,因此,合理规划、布局东京近郊关系到东京未来建设、发展的方向和成败。1956 年,东京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人口和企业的高密度集聚,导致其向外区域辐射能力逐渐增强。东京为中心的半径 50km 圈域内的开发和建设接近于饱和,且出现了布局混乱的矛头,为了避免东京的进一步无序扩张,造成“摊大拼”式的大城市开发模式,合理利用东京的辐射效应,根据其辐射范围的不断扩大,首都圈的范围也随之发生调整。1965 年颁布的《首都圈整备法》提出了从东京都心向外延伸 100~120km,总面积为 2.6 万 km2的区域作为首都圈。该圈域范围内包括东京、神奈川、W瘛⑶б端南氐娜蛞约吧嚼妗⑷郝怼㈣滥
本文编号:2798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9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