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日益引起各方关注。国有资产可分为非经营性、经营性和资源性三大类。据测算,在可统计的12万亿元的非经营性和经营性国有资产中,65%属于国有企业中的经营性资产,35%由行政事业单位使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一直处于被动跟进状态,至今没有一个改革总体目标和规划方案。其中,科研机构相对问题多、情况复杂,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此项研究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系统分析方法,结合案例,系统研究了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理论和现状,归纳并分析了推进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三种力量。通过全面剖析案例,比较与优化选择,探讨了适合于网络时代背景和中国国情的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为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分析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这项研究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了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在剖析中国农业科学院这一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开拓性的管理模式构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系统分析了推进改革的三个主要动力:以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战略重组为目的的科研机构改革;以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和数字化资源为支持的信息技术发展。 2、提出了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要按照渐变稳定、逐步转轨的方法,对目前包罗万象、统一按非经营性进行管理的科研机构国有资产,依据设定的标准进行界定和剥离,构建“一个主体、两种系列、三类资产、适度缓冲”的“科研机构国有资产分类管理模式”。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变,分别作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直接管理主体和经营性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并对界定困难的过渡性国有资产以短时期缓冲为原则,实施非经营性、经营性和过渡性三类资产分类管理。 3、分别构建了三类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模式,并指出三类模式的管理特点: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目标是保值,追求使用效能;重点是构建“财政资金—国有资产—体化模式”,依据国有资产存量,以财政资金作为增量进行投入,特别是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管理;手段主要是开发基于数据库的管理信息系统;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目标是增值,追求利润;重点是构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资产运营公司—具体企业三层次模式”,廓清各层次之间的责、权、利,切实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手段是重点加强与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的数据共享; 承认存在“过渡性资产”这一模糊地带,管理目标是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分化,加快过渡;重点是构建“资产调剂中心”模式,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的管理;手段主要是找出控制点,设计规范可行的网上办公流程。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的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只是一种探索,一个雏形,必须在理论上不断研究,实践中不断改进,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先进技术,实事求是的推进改革,才能建立起一套高效率运行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框架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123.7
【图文】:
图7一1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一2003年度资产负债情况全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部门重点实验室20个,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7个,世界水平、国家级种质资源综合(长期)库1个,国家专业种质资源库11个,国家作物种质及近缘野生资源圃13个,综合信息网站1个,专业网站17个,国家级科技专业图书馆1个(藏书200万卷册),研究生学位授予站点28个,博士生学位授予站点12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艳利;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J];商业研究;2003年24期
2 谢榕,谢焕章,张金昌;论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J];武测科技;1995年03期
3 卿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对策[J];财经科学;2000年06期
4 毛程连;公共产品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J];财经研究;2002年05期
5 陈瑶;经济体制转轨期科研事业五大主体职能分析[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张红;怎样看待科研机构转制的深刻内涵[J];成人高教学刊;1999年04期
7 史丹,何骏;从国有资产管理到公共财产管理[J];财政研究;1999年10期
8 邓子基;试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新思路——研读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一点体会[J];财政研究;2003年04期
9 杨志;信息网络与当代经济[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7期
10 孙晓慧,周家启,黄智强;开发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电网管理信息系统[J];电网技术;199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杰;[N];中国改革报;2004年
2 王维民(作者单位系沈阳市房产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N];中国企业报;2002年
3 徐则荣;[N];中国企业报;2003年
4 林泽炎;[N];中国企业报;2003年
5 郑加松 石春艳;[N];中国审计报;2004年
6 贾康;[N];人民日报;2004年
7 孟杨;[N];上海科技报;2001年
8 田毅 蒋明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9 记者王擎;[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10 刘黄 经济学家 刘福垣;[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本文编号:
2798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9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