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3 18:52
   在国际经济学领域,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母国就业受到大量关注。有学者认为,由于资本和产业的外移,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引致国内就业空心化;也有大量实证文献从发达国家角度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就业的关系,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既存在促进作用也存在抑制作用,最终的净效应与母国自身的经济特征、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等因素有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其对母国就业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关注。近十几年来,中国OFDI迅速发展,截至2014年,存量达到1231.2亿美元,1.85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外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2.97万家;而中国劳动力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失业率不断上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工业行业就业吸纳能力不断下降,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那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究竟如何影响国内就业?是否与发达国家的作用机制和结论相一致?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结合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特征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利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影响的研究缺乏统一的分析框架,理论和实证分析均有待完善。国内研究都只从统计和定性的角度运用简单的回归方法进行了分析,结论的可信度不高,主要存在以下缺点:一是笼统地从宏观角度分析了 OFDI对国内就业的影响,缺乏从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分析,而中国作为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和企业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二是忽略了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对母国就业的影响,并且均没考虑投资区域以及投资结构的差异。三是都只单独研究母国及东道国特征的作用,缺乏从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分工地位相联系角度的分析,而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作为衡量一国国际相对竞争力的指标,势必会影响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而对母国就业产生作用。此外,在梳理相关基础理论时发现,传统国际投资理论只是分别解释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及条件,缺乏关于OFDI对母国就业影响的理论和传导机制的分析。因此,本文以现有理论和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中国跨国、省际面板数据全面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一方面从统计数据层面阐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就业的关系;另一方面结合投资动机、投资类型、投资结构以及其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等因素,从实证角度探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规模、就业结构的影响。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就业规模以及就业结构的现状,归纳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就业的行业、区位等特征,并揭示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在统计上体现出两者的变化规律和数据联系。然后,分别从不同视角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第一,从对外直接投资总量角度。利用2003-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并分地区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各地区就业整体上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地区间存在一定差异,中、西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当地就业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各地区就业结构整体上有显著的优化作用,分地区进行比较时发现,只有东部地区的对直接投资优化了该地区就业结构,增加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进一步,为了分析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会影响这一效应,在模型中分别加入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生产率的交互项,发现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生产率会抑制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东部地区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第二,从对外直接投资类型角度。分别计算出中国制造业各行业水平型OFDI和垂直型OFDI存量,再结合制造业各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建立计量模型,利用系统GMM方法讨论了 OFDI对国内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高了国内制造业就业水平,并且这一促进作用主要来自于垂直型OFDI;总的垂直型OFDI显著增加了中国制造业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优化了就业结构;总的水平型OFDI对中国制造业熟练劳动力需求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作用效果小于垂直型OFDI。考虑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时发现,总体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高会抑制OFDI对国内就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技术水平行业间存在差异,初级制造业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高,对国内就业存在显著地抑制作用;相比较,高技术行业分工地位的提高增加OFDI对国内就业的正向促进作用。第三,从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结构角度。分别测算出中国制造业在发展中国家的“顺梯度”OFDI存量、在发达国家的“逆梯度”OFDI存量以及OFDI的二元边际存量,再以此为基础分析其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制造业双梯度OFDI对国内制造业就业均有拉动作用,均增加国内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并且“顺梯度”OFDI的正向作用大于“逆梯度”OFDI;但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结果存在差异,低技术制造业OFDI对国内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逆梯度”OFDI;中、高等技术制造业对国内就业的拉动主要来自在发展中国家的“顺梯度”OFDI,并且高技术制造业在发达国家的投资对国内就业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考察投资的结构特征对国内就业影响时发现,中国制造业OFDI对国内就业促进作用主要来自于投资的扩展边际,不同技术行业表现出一致结论。发展中国家的“顺梯度”OFDI对国内制造业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于集约边际,发达国家的“逆梯度”OFDI对国内制造业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于扩展边际。制造业OFDI二元边际均增加了中国制造业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但扩展边际的作用大于集约边际,说明制造业OFDI对国内就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主要依赖投资的扩展边际;而分投资区域的投资结构进行研究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的集约边际对就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扩展边际对就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第四,从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角度。利用中国服务业2004-2013年面板数据,分行业、分类型研究了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业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业就业有促进作用,但是减少了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生产性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业就业规模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减少其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消费者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就业具有促进作用。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对不同类型东道国采取不同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提高跨国民营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改进国有跨国企业公司治理;推动中、西部地区企业发挥技术优势与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境外合作;有效利用制造业OFDI,加大对中国就业的拉动作用;注重对中国熟练劳动力的培养;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的投资。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F125;F249.2
【部分图文】:

趋势图,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趋势


2006211.6逦72.594逦750.26逦31.邋16434逡逑 ̄ ̄逦2007逦—逦265.1逦25.284逦1179.1逦57.邋15885逦 ̄逡逑2008逦"逦559.1逦110.902逦1839.7逦_逦56.02578逡逑2009逦565.3逦1.邋109逦_逦2457.5逦33.58156逡逑2010逦一逦688.邋1逦21.723逦_逦3172.邋1逦29.07833逡逑 ̄ ̄逦2011逦 ̄逦746.5逦8.487逦 ̄逦4247.8逦33.91129逡逑2012邋一逦878.0逦^逦17.620逦 ̄逦5125.9逦20.67188逡逑 ̄ ̄逦2013逦1078.4逦 ̄逦22.824逦6135.9逦一邋19.70386逡逑 ̄ ̄逦2014逦1231.2逦^逦14.165逦7295.9逦18.90513逡逑资料来源:1982-2001年数据摘自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02-2014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商逡逑务部统计数据。逡逑1992-200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该阶段中国发展水平较低,建逡逑设缺乏资金,在该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外来的资金,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向海逡逑外进行投资;而自加入WT0后,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加快对外开放进程,同时“走逡逑出去”战略的提出以及一系列规范和便利化措施的实施,将对外直接投资提升到国家层逡逑面,导致2003-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快速增长。逡逑%逡逑

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流量,资料来源


流量、存量比重分别为9.1%、3.4%,投资流量规模在全球国家(地区)中排名前三名,存量位居逡逑第8位,说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长速度高于存量,也意味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逡逑量的排名也将进一步提高。图3.2列出了邋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部分发达国逡逑家(地区)和新兴国家(地区)的比较,可以看到尽管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位于世界前列,但相比逡逑美国仍具有较大差距,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分别仅占美国的33.邋3%和14%。逡逑美画■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邋3369逡逑中国香港邋mmmmmmmmmmmmmm邋1427逡逑中国1231逡逑日本■mmmmmmmmm邋1135逡逑德国邋_■■■■■■■■■■■■邋1122逡逑俄罗斯■HHII邋561逡逑加拿大mmmmm邋526逡逑荷兰逦408逡逑新加坡■IBilWII邋407逡逑韩国___邋306逡逑0逦500逦1000逦1500逦2000逦2500逦3000逦3500逦4000逡逑图3.邋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对比情况逡逑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逡逑注:横轴单位为亿美元逡逑3.邋1.邋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别(地区)分布特征逡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虽然已经覆盖186个国家(地区),但是地区间呈现较大的不平衡性,分逡逑布比较集中。如图3.邋3所示,截至2014年,中国在不同地区的投资存在较大的差异,企逡逑业更加倾向于在发展中国家(地区)进行投资,在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投资流量和存在分别占总投资的逡逑79.邋3%和82.邋5%

分布情况,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


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逡逑注:经济体划分标准来源于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逡逑另外,从国别和地区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非常集中,主要流向中国香港、维逡逑群岛和开曼群岛等三个避税天堂。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文化和血缘的相逡逑中国企业更倾向于在香港进行投资;为了争取优化政策,利用避税地优惠的税收政逡逑相比欧美地区,中国企业缺乏技术和管理优势,文化和制度将也有较大差异,因此逡逑区域的投资规模较小。表3.邋2列出了中国2003-2014年部分年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逡逑量的洲际分布情况。可以看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自2003年来主要投向亚洲地区,逡逑是拉丁美洲,2005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比超过亚洲地区,但从2007年开始,中逡逑拉丁美洲的投资开始下降;但在在发达国家的投资逐渐增多,譬如在欧洲地区的投逡逑明显增幅,在北美洲的投资规模也有上升的趋势,投资存量从2003年的1.7%上014年的5.邋4%。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洲际分布多元化,逡逑过多集中于亚洲,虽然对北美洲、大洋洲的投资目前有所上升,但是所占比重依然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全伦;李永涛;;农民创业带动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以山东、河南调查数据为例[J];财政研究;2010年09期

2 张志明;;中国服务贸易的异质劳动力就业效应——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11期

3 蒋冠宏;;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J];统计研究;2016年08期

4 姜亚鹏;王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07期

5 王宁西;;农业现代化的就业效应分析[J];兰州学刊;2013年12期

6 贾媛;;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结构和国民收入效应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5年02期

7 杨艳;;产业融合的就业效应研究[J];经贸实践;2015年16期

8 邓琳琳;;探究外资对山东省的就业效应[J];当代经济;2017年12期

9 牟俊霖;;外商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年12期

10 郝雁;;对出口与内需拉动就业效应的比较分析——以广东省就业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鸣磬;;扩大就业规模 优化就业结构——市经济学会等联合举办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醒尘;;可持续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劳动力技能的持续提高[A];《科学与现代化》2013年第4期(总第057期)[C];2014年

3 陈迎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新态势、风险与政策建议[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5~2016)[C];2016年

4 吕云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与展望[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4~2015)[C];2015年

5 蔡伟毅;;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韩进旺;;战后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7 马常娥;;对外直接投资:韩国的经验和启迪[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祖强;蔡之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模型[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天龙;;加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10 王卓;胡日东;;第二十七章 “十五”时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预测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3卷)[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常宝国;高科技带来“就业效应”[N];工人日报;2002年

2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陈阳;控煤就业效应:传统涉煤就业减少 新能源等绿色就业增加[N];中国经济导报;2015年

3 杨宇衡 包海山;科左后旗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凸显[N];通辽日报;2011年

4 张永法;被忽略的就业效应[N];中国纺织报;2010年

5 记者 袁丽霞 张婧;发挥政策作用 促进就业效应[N];雅安日报;2010年

6 匡劲草;发挥政策促就业效应 推进就业再就业事业[N];黄石日报;2007年

7 孙健 麻志华 刘继海;政府采购的就业效应[N];中国财经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刘虹;提质升级孵化基地 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N];邯郸日报;2018年

9 萃风;发挥政策促就业效应 推进就业再就业事业[N];黄石日报;2007年

10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 白景明;应关注“营改增”促进就业效应[N];中国税务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庆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李付俊;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就业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3 赵建军;论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朱翠华;技术进步就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开大学;2012年

5 王经绫;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年

6 王志宇;中国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温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世佳;我国居民消费的就业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张丽娜;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撤离的就业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景光仪;我国经济转型期教育投资的就业效应[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碧;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2 白晶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3 徐琳琳;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徐剡玲;中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5 杜萍;中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刘兴胜;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8年

7 左爱玲;广西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8 仲妮;服务业FDI的就业效应[D];苏州大学;2017年

9 谢归鸿;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周宝静;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就业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11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11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6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