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6 13:18
   人才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是实现人才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对于人才资源与物质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事业的进步,国际进程的加快,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充分流动起来,通过优化配置,实现人才效用的最大化。虽然我国的人才流动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因人才流动不够、不合理流动导致的人才紧缺与浪费并存,人才供给与需求失衡,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滞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从宏观上对我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系统地研究,既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又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本文以思辨研究法为主,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系统研究等方法,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比较了中外人才流动的现状,全面地分析了影响我国人才流动的主要问题和国内人才流动的变化趋向;深入地研究了人才产权这一人才流动的实质性问题和基于人才产业链的人才流动模式;从政治、经济、文化、市场、环境等方面研究提出了促进和保障人才合理流动的对策。 首先,通过进一步辨析人才流动、人才流失和人才溢流概念,拓展了人才外流、人才回流概念,提出了人才内流、人才流增概念,并建立了人才流动系统模型,为深入研究人才流动提供了新的流态分类;通过研究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人才流动的历程,概括出分别以复位性、开放性、市场成长性、国际性为主要特征的四次人才流动高潮;通过研究中外人才流动的特点、人才流动服务中介和人才流动宏观管理政策,指出了我国人才流动的流量流向、政府管理和中介服务的差距;通过研究人才流动的马太效应、综合效应、势能效应三大效应和流量加大、流速加快、流域加宽三个趋向,指出了人才价值取向、组织用人取向和人才流动空间走向的变化,着重从观念、组织、制度、文化、社会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影响我国人才流动的主要问题。 其次,鉴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的实质是人才资本的流动,本文研究了人才产权的内涵、权能、属性,人才产权的分割与流动,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和 WP=4 体制转型时期的人才产权形式;从人才产权的法律地位、人才产权界定制度、人才产权交易市场、人才产权激励约束机制和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立现代人才产权制度的框架。 然后,根据人才产业形态,在分析界定人才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才产业链的人才流动模式:基于零时间、零差异的人才生产模式;基于零距离、零障碍的人才流通模式;基于价值回归、产权激励的人才分配模式;基于集约化、持续性的人才消费模式。 最后,针对人才流动的问题和人才产权制度、人才流动模式建设的要求,提出了促进和保障人才合理流动的一系列具体的对策性意见和建议,包括: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政治理念,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构建人才领导体制,改革创新人事制度等政治对策;人才流动与经济建设对应,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协调,讲求人才流动的经济效益,加快人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灵活的就业体制,降低人才流动的经济成本等经济对策;注重文化功能对人才流动的作用,文化模式与人才流动模式的对应,倡导促进人才流动的优秀文化,构建激励人才流动的文化机制等文化对策;统一人才市场发展思路,突出人才市场建设重点,加快人才服务业的成长等市场对策;掌握人才环境的构成要素,优化人才流动环境,构建人才安全环境等环境对策。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249.2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春玲;尹贻林;;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机企业人才流失控制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9年05期

2 张海清;杨明宏;;少数民族文化震惊与适应——边疆民族地区新教师入职过程中的文化适应问题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5期

3 梁国力;高进超;;人才跨国流动视域探析亚洲篮球归化球员现象[J];安徽体育科技;2013年03期

4 郑文智;张向前;;福建省人才吸纳水平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陈涛;张昕;;我国气象科技人员流动动因分析及启示——基于13133份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0年06期

6 齐家滨;赵景华;;浅议技术特征对软件技术人才流动的影响[J];理论学刊;2007年11期

7 张云华;张琪;;人才跨界流动及政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8 牛冲槐;崔静;高凤莲;;人才流动与人才聚集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牛冲槐;张敏;樊燕萍;;我国能源安全性分析(三)——人才安全分析与对策[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叶慧;;科技人力资源逆向流动的激励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冯德奉;;丰都县肉牛产业难以留住高端人才的原因及对策[A];《第七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工作变动流入的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状况综合评价[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心淼;中国人才区域流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张敏;基于角色管理的中小企业人才聚集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孟令熙;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才流动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荣志远;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周敏;跨组织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常晓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际人才竞争战略[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齐家滨;社会资本、技术特征与软件技术人才流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张颖丽;欠发达地区吸纳科技人才机理及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方守江;中国学生国际流动:驱动力及风险防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芳;产业集群背景下科技人才流动动因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马立恒;区域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与政府人才政策[D];苏州大学;2010年

3 崔静;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入障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其美热吉;西藏人才流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丁澜;合肥市政府人才引进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廖望;深圳宝安区人才开发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王永智;中国企业的人才流失危机与危机管理[D];安徽大学;2006年

8 卢真;海关人力资源内部流动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齐子萍;我国高校人才流动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袁娟;长江三角洲区域科技人才流动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9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19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8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