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我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特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6 14:08
   波动是股票市场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目前国外学者对股市波动性研究的重点正逐渐从波动的持续性和簇丛性转移到波动的非对称性。我国学者在研究中也发现我国股票市场也存在波动非对称现象。 国外学者都将股市波动非对称定义为坏消息造成的冲击大于好消息的冲击,提出了杠杆假说和波动反馈说来解释波动非对称现象的成因,并创建了非对称Garch模型和非对称SV模型来检测波动非对称现象是否存在。国内的有些学者也开始关注到这个问题,但绝大数学者仅仅是对我国股市是否存在波动非对称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而很少有人对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现象的特点和成因进行研究。本文作者认为,目前对波动非对称现象的定义不够准确和全面,已有的两个假说不能完全解释波动非对称现象的成因,而且波动非对称现象对监管者和投资者的借鉴意义也较少被探讨。 本文以我国股市的波动非对称现象为研究对象,探寻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波动非对称性进行更为准确和全面的界定和解释。 首先,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股市不仅存在负面消息的冲击大于正面消息,而且还存在正面消息的冲击大于负面消息,不仅股市中存在波动非对称现象,而且在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也存在波动非对称现象。因此,本文认为股市波动非对称性不等于杠杆效应,也不能象国外学者那样将其仅仅定义为负面消息的冲击大于正面消息。所以本文提出波动非对称性应该定义为正面消息产生的冲击和负面消息产生的冲击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新的定义本文对波动非对称现象的金融经济学含义进行了探讨,认为信息冲击曲线不仅仅有V字型还应该有S型,并制定了一些指标来度量波动不对称程度。 其次,本文对杠杆假说和波动反馈说的理论逻辑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两种假说都不能解释好消息的冲击大于坏消息的冲击,对其是否适用我国进行了实证检验。(1)分别运用我国股票市场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对多维度的杠杆比例指标和股市波动非对称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杠杆比率对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之间没有显著影响,杠杆假说成立的前提也不完全满足,因此可以认为杠杆说难以解释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非对称性;(2)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波动反馈说在理论上不能解释个股信息冲击也存在波动非对称性。通过对波动反馈说成立必要条件的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后发现这些条件难以满足,因此可以该假说也不能解释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的成因。 再次,本文创新性地对上市公司风格特征、市道和投资者性质差异对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是否有显著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波动非对称性存在显著影响。(1)实证研究发现市道对波动非对称方向具有显著的影响,即牛市中存在正向波动不对称,熊市中存在负向波动不对称。通过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发现,市道通过影响投资者情绪,进而影响投资者对信息的理解和投资行为,最终导致波动非对称产生,因此本文提出了市道说来解释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的成因。通过利息调整、股改和扩容对市场冲击的这三个具体案例也充分说明市道说可以解释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的成因。(2)实证分析发现在牛市中成长股的波动不对称程度要显著大于价值股的不对称程度,然而在熊市中成长股的波动不对称程度和价值股没有显著差异。另外本文发现所有的多维度的公司规模度量指标和波动非对称性都不存在显著相关性。(3)实证研究发现同一家上市公司A股和B股的波动不对称性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实证研究还发现在牛市中机构投资者重仓股票的波动非对称性和个人投资者重仓股票的波动非对称性无显著差异,而在熊市中说明机构持仓越多的股票,其波动非对称性越低,个人投资者集中投资的股票的波动非对称性较高。 最后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考虑波动不对称性能提高对股市收益率特征值和未来波动率估计的准确性,而且还能提高动态VaR估计的有效性。对波动非对称性的研究也能够促进政策监管层把握政策出台时机和信息发布时机的能力以促进市场的稳定、提高上市公司提高融资效率和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管理效率和风险管理效率。 本文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对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的界定更为清楚、准确和全面;(2)率先从多度角度对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的成因进行全面研究,不仅对杠杆假说和波动反馈说这两种假说进行检验,而且还创新性地考察了上市公司风格特征、投资者差异和市道等因素对我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的影响;(3)率先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构建了市道说模型来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非对称现象;(4)探讨了波动非对称现象对监管者、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借鉴意义。
【学位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224;F832.51
【部分图文】:

时序图,中国股市,市盈率,换手


图3.41992一2006中国股市市盈率变化,....换手率—成交额占GD尸比(右)100飞350气300气250飞200气150%100气50气0气丁O、60、50与是O%30气20与10与O%公

本文编号:2819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19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e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