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组织创新的机理与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23:06
   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组织与环境的互动以及组织变革和创新日益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广泛关注的、最活跃和最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全球本地化以及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定制,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组织要经受环境的严酷挑战。组织边界正在迅速渗透和模糊,相应地,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也正在大规模地向着商业生态系统共生演进。正因为如此,在商业生态系统中,竞争格局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联盟体与联盟体之间的竞争;是基于时间的竞争。只有快速、灵活、勇于创新、基于联盟的网络组织才能在混沌边缘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高额创新租金。在超竞争网络环境下,我国制造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复杂、快速动荡变化的超竞争网络环境持续不断地挑战既有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特别是,面对企业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日益非线性复杂化,传统的组织理论已经无法对上述现象及其本质做出圆满的解释。组织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都需要新的模式。 因此,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从跨学科角度借助组织理论、创新理论、企业理论、复杂性科学、系统论、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比较、融合与发展,遵循KochLaurent(1999)所指出的解释系统行为的三点要求,紧紧围绕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集成组织创新机理与模式所包含的四个具体研究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的集成组织创新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1)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组织创新的关键成功因素;(2)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组织创新的系统行为及其复杂性;(3)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组织创新要素(信息技术创新、组织文化创新、流程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和组织创新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理;(4)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的集成组织创新模式。 本研究以我国制造企业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有效分析样本企业共312家。本研究以LISREL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来进行实证研究并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的各项假设。同时,本研究运用案例研究方法。 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本研究建立了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集成组织创新的理论和方法,为我国制造企业组织创新及其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管理工具。 本研究共分八章。 第一章是绪论。本章重点在于叙述研究背景、明确研究问题。综合研究背景中所阐述的超竞争网络环境对组织管理提出日益严峻挑战、企业组织创新及管理实践中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和严重缺陷,以及国内外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本研究所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三个基本问题和四个具体研究问题,进而确定研究目的。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是文献与理论研究述评。本章重点评述国内外既有组织创新文献与理 论研究的贡献与不足,为本研究概念模型的建构以及理论和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章是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组织创新关键成功因素。本章建构网络环境下 制造企业组织创新关键成功因素概念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统 计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按照重要性从大到小的排序,这些关键成功因 素依次是:高层管理者的承诺和员工的大力支持、组织创新过程的系统实施和有 效管理、清楚的组织创新愿景和目标、良好的沟通和组织学习。(2)管理者和 普通员工对网络环境下企业组织创新关键成功因素的认知没有显著差异。(3) 流程型制造企业和离散型制造企业组织创新关键成功因素没有显著差异。 第四章是网络环境下企业组织创新的系统行为及其复杂性研究。本章提出了 网络环境下企业组织创新的基本框架,运用复杂性科学和系统论着重分析了系统 的演化、混沌、涌现、自组织、自相似等机理。本章从五个方面概括了企业组织 的复杂性特征,特别是,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企业组织创新的分形生长机制及嵌套 集成。本章的主要研究发现是:(1)组织文化作为“慢变量”,对整个系统的演 化起主导作用。(2)当组织达到混沌的边缘,通过建立新的吸引子(组织文化) 推动组织创新、发展组织创新能力,不断促进新知识和能力的吸收、整合和创造, 企业能够发现“机会窗口”,进而能够跃迁到具有更高复杂性和一致性的新的动 态稳定阶段,从而在超竟争网络环境下获得持续竟争优势和高额创新租金。(3) 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对组织创新成功至关重要;组织文化创新是整个组织创新 先导、基础和保障。 第五章是环境动荡程度、组织创新要素、组织创新能力与组织绩效相关性实 证研究。本章建构组织创新要素、组织创新能力与组织绩效相关性概念模型和结 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环境动荡程度对组 织文化创新、信息技术创新、流程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均有显著正效应。(2) 组织文化创新对信息技术创新、流程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有显著正效应;信息技 术创新对流程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都有显著正效应;流程创新对组织结构创新有 显著正效应。(3)每一个组织创新要素与组织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直接正向互动 效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224
【文章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超竞争网络环境对组织管理提出挑战
        1.1.2 我国制造企业组织创新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基本概念的界定
    1.5 章节安排、逻辑框架与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与理论研究述评
    2.1 组织创新、组织文化创新、流程创新和结构创新研究述评
        2.1.1 组织创新
        2.1.2 组织文化创新
        2.1.3 流程创新
        2.1.4 组织结构创新
        2.1.5 既有组织创新文献与理论研究的缺陷与不足
    2.2 信息技术与企业组织创新研究述评
        2.2.1 信息技术与企业组织创新的关系
        2.2.2 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创新的关系
        2.2.3 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优势和组织绩效的关系
        2.2.4 信息技术与战略、组织结构、流程和组织文化的关系
        2.2.5 信息技术与组织间关系、企业创新和学习的联系
        2.2.6 国外既有信息技术与组织创新研究的缺陷与不足
        2.2.7 国内既有信息技术与组织创新研究及其缺陷与不足
    2.3 组织理论与企业组织创新研究述评
        2.3.1 企业组织理论流派的演进
        2.3.2 组织理论对企业组织创新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2.4 创新理论与企业组织创新研究述评
        2.4.1 创新的定义、性质、源、过程和系统
        2.4.2 创新理论对企业组织创新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2.5 企业理论与组织创新研究述评
        2.5.1 新古典企业理论
        2.5.2 企业的主流契约理论
        2.5.3 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组织创新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2.5.4 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理论
        2.5.5 企业的知识理论
        2.5.6 资源和能力理论以及知识理论对组织创新研究的缺陷与不足
        2.5.7 TCT与RCKT的比较与整合
    2.6 复杂性科学与企业组织创新研究述评
        2.6.1 复杂性科学的主要观点
        2.6.2 复杂性科学对企业组织创新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2.7 综合评述既有组织创新文献与理论研究的缺陷与不足
3 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组织创新关键成功因素
    3.1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1 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
        3.1.2 各变项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3.1.3 问卷设计
        3.1.4 抽样方法
        3.1.5 数据分析方法
    3.2 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3.2.1 样本分布
        3.2.2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3.2.3 假设检验
    3.3 讨论与结论
4 网络环境下企业组织创新的系统行为及其复杂性研究
    4.1 网络环境下企业组织创新基本框架的建构
    4.2 网络环境下企业组织创新的系统行为及其复杂性
        4.2.1 网络环境下企业组织的复杂性特征与研究范式的转换
        4.2.2 相空间、吸引子、序参量和组织文化
        4.2.3 系统演化、混沌、涌现、自组织
        4.2.4 网络环境下企业组织创新的分形生长机制及嵌套集成
    4.3 讨论与结论
5 组织创新要素、组织创新能力与组织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
    5.1 研究设计与方法
        5.1.1 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
        5.1.2 各变项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5.1.3 组织创新要素、组织创新能力与组织绩效相关性SEM
        5.1.4 问卷设计与抽样方法
        5.1.5 数据分析方法
    5.2 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5.2.1 描述性统计
        5.2.2 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5.2.3 整体模型与假设检验
        5.2.4 回归分析
    5.3 讨论与结论
        5.3.1 环境动荡程度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
        5.3.2 组织创新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3.3 组织创新要素对组织创新能力的影响
        5.3.4 组织创新要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5.3.5 组织创新能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5.3.6 组织创新四个要素的交互作用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6 案例研究与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集成组织创新模式
    6.1 海尔集团组织创新案例及其研究发现
        6.1.1 海尔组织创新
        6.1.2 基于海尔集团组织创新案例的研究发现
    6.2 台湾宏基集团组织创新案例及其研究发现
        6.2.1 宏基组织创新的背景和动机
        6.2.2 宏基组织创新
        6.2.3 基于台湾宏基集团组织创新案例的研究发现
    6.3 S集团组织创新案例及其研究发现
        6.3.1 S集团组织创新案例
        6.3.2 基于S集团组织创新案例的研究发现
    6.4 日本松下电器组织创新案例及其研究发现
        6.4.1 日本松下电器组织创新案例
        6.4.2 基于日本松下电器组织创新案例的研究发现
    6.5 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集成组织创新模式的提出及其特征
        6.5.1 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集成组织创新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
        6.5.2 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集成组织创新模式的本质特征
7 网络环境下企业集成组织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
    7.1 网络环境下企业集成组织创新SD模型的提出
    7.2 网络环境下企业集成组织创新SD模型的建构
        7.2.1 建模目标
        7.2.2 SD模型因果图、流图和主要反馈环
    7.3 企业集成组织创新SD模型有效性检验
    7.4 企业集成组织创新SD模型行为与政策分析
    7.5 讨论与结论
8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8.3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二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昭明;;知识创造、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关系之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22期

2 闫淑敏;李世杰;杨国栋;成方宁;;基于工作嵌入的高科技人才多路径离职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1年05期

3 曾少军;;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创新理论新框架[J];企业经济;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瑛;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任宗强;基于创新网络协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机制与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高丹丹;网络环境下企业新服务开发过程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满青珊;移动商务合作伙伴关系模型及其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杨雪梅;商业银行组织创新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郭岭;现代产业组织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朱凌;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谢章澍;TIM视角下企业全员创新机理与管理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李贺;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毛武兴;企业全面创新管理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东红;企业组织创新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方黎黎;组织创新视角下的三螺旋接口组织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蒋键;供应商参与创新与制造商创新绩效相关关系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张建;企业知识型员工组织认同感的因果关系模型构建及其初步验证[D];浙江大学;2006年

5 于晓鹏;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征、工作家庭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程赟;基于知识链的网络化组织知识共享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张强;基于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及运行[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傅小舟;中小企业全面创新管理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计海东;动态环境下组织创新、核心能力和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欧燕;制造业中组织惯性、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8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38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e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