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案例研究
本文关键词:成都市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案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公众高度关注。多年以来,我国政府实施了若干影响深远的政策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认真宣传贯彻,监控力度不断加大,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总体趋势稳步向好。但是,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从客观上宣告了政府监管模式的失败,令政府尴尬不堪。前期我国实行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暴露出诸多弊端,如:法律法规适应性滞后;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监管责任难以完全落实;整体行政效能不高等。这些问题,逼迫政府不断进行机构改革。2013年,国家启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了调整,整合国家食药监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相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组建国家食药监总局,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进行统一监管。随后各级政府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形成。那么,新一轮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否成功,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否有利于明确各机构、各部门的职责与权利;是否有利于明确监管职责主体,为实现全食品产业链的无缝管控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是否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从单一管控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督的多元化治理转变;是否有利于建立全面统一、专业高效的食安监督管理架构;是否有利于形成食品药品监管国家、社会、企业共同治理的新格局,等等,是大家迫切想要解答的问题。本文以成都市新都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为案例,对新都区政府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如何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如何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如何加强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如何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形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中得出以下启示:一是以责任机制建设为前提可破解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的问题;二是以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为主要内容可推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三是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为抓手可克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滞后;四是以推动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为方向可提高整体行政效能。从而认为,2013年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体制改革是成功的,它在基层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能够按照改革的初衷有效推进。
【关键词】:食品安全 机构改革 监督管理 成都市新都区 案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6;F20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1.1 问题的提出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选题依据12-13
- 1.1.3 提出问题13
- 1.2 研究综述13-18
- 1.2.1 国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研究13-15
- 1.2.2 国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研究15-18
- 1.3 理论依据18-19
- 1.3.1 公共治理理论18
- 1.3.2 政府管制理论18
- 1.3.3 政府职能理论18
- 1.3.4 信息不对称理论18-19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9-20
- 1.4.1 研究方法19-20
- 1.4.2 技术路线20
- 1.5 研究意义20-22
- 第二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困局22-31
- 2.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趋势22-25
- 2.1.1 我国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演变22-24
- 2.1.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各时期存在的问题24
- 2.1.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走向24-25
- 2.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困局25-26
- 2.2.1 法律法规适应性滞后25
- 2.2.2 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25-26
- 2.2.3 监管责任难以完全落实26
- 2.2.4 监管资源分散配置难以形成合力26
- 2.2.5 整体行政效能不高26
- 2.3 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典型性26-31
- 2.3.1 典型性分析26-27
- 2.3.2 新都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与国家机构改革一致性分析27-31
- 第三章 成都市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管案例描述31-41
- 3.1 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背景31
- 3.1.1 社会背景31
- 3.1.2 机构改革31
- 3.2 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31-33
- 3.2.1 监管对象现状31-32
- 3.2.2 政府监管现状32-33
- 3.3 新都区食品安全监管主要做法33-36
- 3.3.1 理顺监管机构内部管理,,推进制度机制创新33
- 3.3.2 落实监管责任,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33-34
- 3.3.3 全面开展专项整治,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34-35
- 3.3.4 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工作效率35
- 3.3.5 构建社会共治格局35-36
- 3.4 机构改革后新都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成效36-39
- 3.4.1 监管体系更加完善36
- 3.4.2 市场秩序更加规范36-37
- 3.4.3 食品安全风险明显降低37
- 3.4.4 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37
- 3.4.5 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37-39
- 3.5 典型性要素说明39-41
- 3.5.1 研究时间界定39-40
- 3.5.2 监管责任机制40
- 3.5.3 防范食品安全风险40
- 3.5.4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40
- 3.5.5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40-41
- 第四章 新都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分析41-47
- 4.1 建立监管责任机制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提41
- 4.2 建立监管责任机制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分析41
- 4.3 主要措施分析41-47
- 4.3.1 充分发挥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综合协调作用41-43
- 4.3.2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43-45
- 4.3.3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45-47
- 第五章 新都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分析47-60
- 5.1 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内容47
- 5.2 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分析47
- 5.3 主要措施分析47-60
- 5.3.1 突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47-48
- 5.3.2 深化食品溯源和市场准入管理48-49
- 5.3.3 开展专项整治49-55
- 5.3.4 开展风险监测和隐患排查,建立风险监测信息通报处置机制55-60
- 第六章 新都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分析60-64
- 6.1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手段60
- 6.2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分析60
- 6.3 主要措施分析60-64
- 6.3.1 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案件会商制度60-61
- 6.3.2 建立食品安全案件查处目标管理制度61-64
- 第七章 新都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分析64-70
- 7.1 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最终出路64
- 7.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分析64-65
- 7.3 主要措施分析65-70
- 7.3.1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65-66
- 7.3.2 加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66
- 7.3.3 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66-68
- 7.3.4 实施有奖举报68-70
- 第八章 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70-74
- 8.1 以责任机制建设为前提可破解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的问题70-71
- 8.2 以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为主要内容可推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71-72
- 8.3 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为抓手可克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滞后72-73
- 8.4 以推动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为方向可提高整体行政效能73-74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74-78
- 9.1 结论74-77
- 9.1.1 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75
- 9.1.2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机制75-76
- 9.1.3 加大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力度76
- 9.1.4 依法行政76-77
- 9.1.5 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77
- 9.2 我国基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展望77-78
- 致谢78-79
- 参考文献79-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晖;任端平;;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法律体系浅析[J];食品科学;2008年09期
2 汪江连;;行走于破解与重构之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强制性”的规范法学解读[J];行政与法;2009年08期
3 吴祖强;;走出食品安全标准之乱象[J];上海人大月刊;2011年06期
4 吴应海;;食品安全标准不能削足适履[J];法人;2011年11期
5 ;尽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J];民主;2012年03期
6 杜春江;;多方构筑监管体系[J];江淮法治;2013年13期
7 张飞天;为了让百姓吃得安心 食品安全监管必下狠心——写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与监管工作报告审议之后[J];中国人大;2005年15期
8 廖雄军;余贞备;;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与制度创新——广东省“食品安全与监督管理”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02期
9 肖红;;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世纪行;2007年03期
10 吕西;;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 确保首都食品安全[J];北京观察;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秀芳;;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安洁;杨锐;;山东省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规划与建设研究[A];2006-2007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08年
3 刘冠军;;我国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A];2006-2007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08年
4 童涛;;以人为 本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刘自林;;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程科;谢健;;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创建食品最安全城市[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A];农业标准化文件汇编[C];2005年
8 蒋士强;;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当前的形势与应对[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周绪宝;;10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原因剖析与对策刍议[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欧朝法;;以人为本,关注食品质量安全——浅淡如何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立公 唐迎;澳大利亚如何制定食品安全标准[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2 米立公 唐 迎;澳大利亚重视食品安全标准[N];中国质量报;2005年
3 记者 马文生;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正式启动[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胡立彪;让食品安全标准强大起来[N];中国质量报;2010年
5 何勇;安全标准不是食品安全的保证书[N];浙江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吴砾星;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建设[N];农民日报;2012年
7 杨于泽;食品安全标准:一种现代性困境[N];长江日报;2012年
8 山东省政协委员 姜国胜;食品安全标准层次不清[N];江淮时报;2012年
9 沈晓晨 记者 陈银江;吉林全面启动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3年
10 ;着力推进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原;食品安全信任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臧立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白丽;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华书;食品安全的经济分析与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叶海燕;食品安全供求的成本收益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孟菲;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7 韩丹;食品安全与市民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8 何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喇延真;清真饮食文化及其食品行业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何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监管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研;欧盟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分析[D];湘潭大学;2013年
2 王慧;食品安全事件微博舆情演变研究(2013-2014)[D];河北大学;2015年
3 王晶;食品安全公共警告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4 王娟;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D];河北大学;2014年
5 魏安逸;小作坊的食品安全整体性治理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炳钧;食品监管渎职罪司法适用困境及对策[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悦;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疑难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邓欣茹;云南食品安全监管效率评价模型及其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升麒;云南省区域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洪芬;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成都市新都区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案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41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