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及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北京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及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北京城市化率从2001年的78.06%增长到2013年的86.3%仅仅用了十几年时间。与此同时,北京市空间增长呈现出由城市中心区向外围低密度蔓延的趋势,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土地使用效率低下等城市问题也开始凸显。同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的发展方向。我国也明确指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北京市而言,如何遏制城市蔓延的趋势,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紧凑城市理论作为一种倡导城市高效节约有序的城市发展方式,对于解决目前北京市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然而,紧凑城市理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其是否能适用于北京城市发展仍需商榷。本文通过从北京城市蔓延现状及机制分析、北京城市发展方向与紧凑城市理论的契合性分析、与国外城市发展背景并置比较三个方面对紧凑城市理论对北京城市发展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发现尽管北京市在蔓延机制和蔓延特征方面与紧凑城市理论发源的西方国家有较大不同,但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与“紧凑城市”的内涵主旨存在着高度的契合度,因此只要注意因地制宜,“紧凑城市”是符合北京城市发展的道路选择,也是破解北京蔓延化发展难题的钥匙。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方创琳和祁巍锋’提出的紧凑度综合测度指标体系模型为基础,运用AHP层次分析法重新调整各指标权重,构建城市综合紧凑度模型,以此从产业紧凑度、空间紧凑度与交通紧凑度三个方面进对北京市综合紧凑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实现功能区之间、北京与日本之间的紧凑度比较。测度结果表明,2005-2013年北京市整体的综合紧凑度以及产业、空间和交通紧凑度均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北京市正在由较为粗放的传统模式想集约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紧凑性转变,然而通过与东京的横向对比可以发现,尽管目前北京市的紧凑度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在分功能区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北京市综合紧凑度与空间形态紧凑度相一致,均呈现出中心密集外围松散的结构,尤其生态涵养区除了产业紧凑度指标之外其他所有指标均严重落后于其他功能区,尽管这部分是由其功能定位决定的,但是差异也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可以说,各个功能区在其特定的定位下依然具有进一步紧凑化发展的空间。提高紧凑度依然是北京遏制城市蔓延态势、提高整体城市运转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均衡中心区域与郊区区县的发展则成为提高北京整体紧凑度的关键。北京市应从“紧凑城市”的科学内涵出发,以新城建设为重点,同时从产业、空间、交通三个方面,多管齐下,协同发展,实现北京城市的紧凑化发展。
【关键词】:紧凑度 北京 综合测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7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12-15
- 1.1.1 研究背景12-14
- 1.1.2 问题的提出14-15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15-17
- 1.2.1 选题意义16
- 1.2.2 研究目标16-17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框架17-19
- 1.3.1 研究方法17
- 1.3.2 思路框架17-19
- 1.4 本文创新点19-20
- 2 文献述评及理论20-26
- 2.1 “紧凑城市”的概念20-21
- 2.1.1 国外研究现状20
- 2.1.2 国内研究现状20-21
- 2.2 紧凑城市理论对城市发展的适用性研究21-23
- 2.2.1 国外研究现状21
- 2.2.2 国内研究现状21-23
- 2.3 紧凑度评价方法的研究23-24
- 2.3.1 国外研究现状23
- 2.3.2 国内研究现状23-24
- 2.4 紧凑城市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24-26
- 2.4.1 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24-25
- 2.4.2 与城市经济效率的关系研究25
- 2.4.3 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关系25-26
- 3 紧凑城市理论对北京城市发展的适用性分析26-39
- 3.1 北京城市蔓延现状及机制分析26-33
- 3.1.1 北京城市蔓延的现状26-30
- 3.1.2 北京城市蔓延机制分析30-33
- 3.2 与国外城市蔓延特征比较33-36
- 3.3 北京城市发展与紧凑城市理论的契合性分析36-39
- 4 北京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分析39-57
- 4.1 研究区域39
- 4.2 数据来源39-40
- 4.3 研究方法说明及模型构建40-45
- 4.4 北京市紧凑度综合测度结果与分析45-57
- 4.4.1 2005-2013年北京市综合紧凑度纵向评价45-47
- 4.4.2 北京与东京综合紧凑度的横向对比分析47-48
- 4.4.3 分功能区的北京市综合紧凑度分析48-57
- 5 基于紧凑城市理论的北京城市紧凑度优化建议57-60
- 5.1 确定适宜的城市密度,划定城市用地增长边界57
- 5.2 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产业布局57-58
- 5.3 以公共交通为主导,优化城市交通系统58
- 5.4 合理调整区划,促进新城建设58-60
- 6 结论与展望60-62
- 6.1 研究结论60-61
- 6.2 不足与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6
- 附录A66-69
- 附录B69-72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2-74
- 学位论文数据集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竟虎;文岩;;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及其空间关联分析[J];冰川冻土;2013年01期
2 田烨;程久苗;肖宜挺;范业婷;;城市紧凑度综合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芜湖市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3年03期
3 仇保兴;;紧凑度与多样性(2.0版)——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核心要素[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1期
4 黄永斌;董锁成;白永平;李俊;毛琦梁;;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紧凑度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4年05期
5 马丽;金凤君;;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紧凑度评价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6 方创琳;祁巍锋;宋吉涛;;中国城市群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10期
7 张建民;程亚亭;台晓东;;城市紧凑度与城市生产率增长实证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8期
8 白永平;狄保忻;王鹏龙;黄永斌;;陇海—兰新—北疆铁路沿线城市紧凑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7期
9 程开明;;城市紧凑度影响能源消耗的理论机制及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07期
10 ;仇保兴在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作主旨演讲——紧凑度与多样性——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核心要素[J];建设科技;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创琳;祁巍锋;宋吉涛;;中国城市群紧凑度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特征[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玮炜;紧凑度和多样性是核心理念[N];大连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苏玉君;城市规划建设首先要问计气象[N];中国气象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佳嬉;基于不同尺度的南昌市城镇紧凑度测度及动力机制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2 孙雪;长春市双阳区城镇紧凑度综合测度及调控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曼;城市中心区紧凑度综合评价与分析[D];东南大学;2015年
4 栾子越;北京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及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孟芳芳;郑州城市紧凑度综合测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6 宋海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城市紧凑度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蕴U,
本文编号:341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4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