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四川省生态可持续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20:56

  本文关键词: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四川省生态可持续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可持续发展要求协调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如何判定一个地区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就必需对该地区的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化。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四川省的发展进行定量化。本文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利用《四川年鉴》和《四川省统计年鉴》中土地、农业和能源消耗的数据,引入“净初级生产力法(NPP法)”修正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中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并以修正后的因子计算该省2007-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该地区这7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演变趋势;然后采用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生态足迹发展能力这3个指标来分析四川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最后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2016-2022的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四川省2007-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出现递增,从2007年的1.009829ha/cap,上升到2010年的1.168117ha/cap,最后递增到2013年的1.214452ha/cap;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出现逐年递减,从2007年的0.495059ha/cap,下降到2010年的0.492249ha/cap,最后锐减到2013年的0.488304ha/capo由于上述两种趋势导致了2007-201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加,这表明四川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反映出四川省的发展对资源的供需出现矛盾。(2)从人均生态足迹的结构上看,这7年间化石能源地增长速度最快,从2007年的0.584005ha/cap,上升到2010年的0.712292ha/cap,最后递增到2013年的0.753524ha/cap,增长了29.03%。同时,它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从2007年的57.83%上升到2013年的62.05%,这表示该地区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3)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生态足迹发展能力可以反映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007-2013年这7年间,万元GDP生态足迹递减,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基本上保持不变。这说明四川省的土地分配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资源利用效率在增加。生态足迹发展能力在这7年间出现递增,但是它的增加与生态足迹的增长有很大关系,所以这种发展模式有些不合理。(4)本文利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到2022年该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将分别达到1.351324ha/cap、0.473574ha/cap,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0.877750ha/cap,是生态承载力的1.95倍。这意味着人类的负荷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的范畴,该省的发展将面对着更为严酷的挑战。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可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寻找新能源等措施来应对。
【关键词】:四川省 NPP 指数平滑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22;F12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7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4 技术路线图17-18
  • 第2章 生态足迹理论基础18-25
  • 2.1 生态足迹基本概念18-19
  • 2.1.1 生态足迹18
  • 2.1.2 生态生产性土地18
  • 2.1.3 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18-19
  • 2.1.4 生态承载力19
  • 2.1.5 生态盈余/生态赤字19
  • 2.2 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19-20
  • 2.2.1 生态足迹的基本假设19-20
  • 2.2.2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20
  • 2.3 生态足迹的不足之处20-21
  • 2.4 生态足迹模型的修正21-25
  • 2.4.1 单位畜牧产品生态足迹21-22
  • 2.4.2 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的修正22-25
  • 第3章 四川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计算25-39
  • 3.1 研究区域概况25-27
  • 3.1.1 四川省自然环境概况25-26
  • 3.1.2 四川省社会经济概况26-27
  • 3.2 数据来源27
  • 3.3 生态足迹的计算27-33
  • 3.3.1 生物资源的消费27-30
  • 3.3.2 能源的消费30-32
  • 3.3.3 人均生态足迹分析32-33
  • 3.4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33-36
  • 3.4.1 土地利用结构现状33-34
  • 3.4.2 计算的理论依据34
  • 3.4.3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34-36
  • 3.5 生态赤字/盈余的计算36-39
  • 3.5.1 计算的理论依据36-37
  • 3.5.2 计算结果和分析37-39
  • 第4章 四川省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39-48
  • 4.1 总量生态足迹分析39-41
  • 4.2 生态足迹各组分供需分析41-45
  • 4.2.1 耕地的人均生态足迹供需分析41-42
  • 4.2.2 林地的人均生态足迹供需分析42
  • 4.2.3 草地的人均生态足迹供需分析42-43
  • 4.2.4 水域的人均生态足迹供需分析43-44
  • 4.2.5 化石能源地的人均生态足迹供需分析44
  • 4.2.6 建筑用地的人均生态足迹供需分析44-45
  • 4.3 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45-48
  • 4.3.1 万元GDP生态足迹45-46
  • 4.3.2 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46
  • 4.3.3 生态足迹发展能力46
  • 4.3.4 生态足迹经济发展相关指标的计算46-48
  • 第5章 四川省生态足迹发展趋势预测48-56
  • 5.1 指数平滑法介绍48
  • 5.2 指数平滑法预测公式48-50
  • 5.2.1 一次指数平滑法48-49
  • 5.2.2 二次指数平滑法49
  • 5.2.3 三次指数平滑法49-50
  • 5.3 指数平滑法预测分析50-56
  • 5.3.1 平滑次数与平滑常数的选择50
  • 5.3.2 生态足迹发展趋势预测50-52
  • 5.3.3 生态承载力发展趋势预测52-54
  • 5.3.4 预测结果分析54-56
  • 结论与建议56-59
  • 结论56-57
  • 建议57-59
  • 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3
  • 附录163-66
  • 附录266-70
  • 附录370-76
  • 附录476-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莉,陈治谏,沈兴菊;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2003年生态足迹调查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2 吴志峰;胡永红;李定强;匡耀求;;城市水生态足迹变化分析与模拟[J];资源科学;2006年05期

3 赵卫;刘景双;孔凡娥;;区域生态足迹情景预测——以吉林省为例[J];资源科学;2007年01期

4 姜倩倩;迟美玲;周燕;闵元媛;宋志伟;;大学校园的生态足迹探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8期

5 曹辉;陈秋华;;福州市旅游生态足迹动态[J];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6 赵卫;刘景双;孔凡娥;窦晶鑫;;城市化对区域生态足迹供需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1期

7 刘建兴;王青;孙鹏;顾晓薇;李广军;;中国1990~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效应的分解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01期

8 谢新源;陈悠;李振山;;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08年01期

9 王军;刘建兴;张素s,

本文编号:355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55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9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