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正义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4 12:05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正义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地位和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然而,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样受到关注的是我国收入分配正义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有失正义的主要体现是国家赋予的具有垄断地位和非垄断地位行业劳动者之间、管理者与非管理者之间、劳动收益与资本收益之间、体制内与体制外职工之间、城乡居民等不同群体之间在收入机会、分配规则和分配结果等方面对分配的社会价值和和谐社会的偏离。在社会主义制度范围内,我国收入分配有失正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调节机制的不健全。收入分配有失正义会挫伤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因此,促进收入分配相对正义,是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之急切要求。本文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视角,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等理论,运用文献分析和描述性研究等方法对收入分配正义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对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非正义的现状及其产生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根据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生产力的实际水平,从三个维度入手,构建了促进我国收入分配正义的对策思路。从市场经济角度,必须强化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保证生产要素配置的最优化和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从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角度,必须完善调节机制,强化政府的宏观调节与微观规制,保证改革发展成果公正地惠及到全体人民;从价值创造角度,强调劳动者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和创新创造能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主义如何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这是一个时代课题。如何“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性”,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正义的真谛所在,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目的。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收入分配正义 政府角色 劳动者素质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3.9;F126.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6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10
  • (一)研究的目的8
  • (二)研究的意义8-10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10-14
  •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10-13
  •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13-14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4-16
  • (一)研究方法14-15
  • (二)创新点15-16
  • 第二章 收入分配正义问题的理据分析16-28
  • 一、收入分配正义的内涵16-20
  • (一)正义与公平、公正和平等16-18
  • (二)分配正义18-19
  • (三)收入分配正义19-20
  • 二、坚持收入分配正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20-24
  • (一)活劳动创造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真谛20-21
  •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归宿是强调劳动所得21-22
  • (三)按劳分配是正义分配的尺度22-23
  • (四)收入分配正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应有之义23-24
  • 三、坚持收入分配正义的现实基础24-28
  •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24-26
  • (二)收入分配正义的时代价值26-28
  •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有失正义的问题剖析28-35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有失正义的表现28-31
  • (一)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是少数人侵占多数人的利益28-29
  • (二)劳动收益低是资本收益对劳动收益的排挤29
  • (三)社会保障待遇失衡是对部分劳动者创造价值的漠视29-30
  • (四)“同工不同酬”是对一些劳动者收入的剥夺30
  • (五)权利寻租是对社会公共财产的非法占有30-31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有失正义的原因剖析31-35
  • (一)政府主导市场给垄断行业提供获得高收入的机会31-32
  • (二)发展观念的偏差导致分配过程中拉大了收入差距32
  • (三)机制不完善阻滞了劳动者收入的增长32-33
  • (四)监管乏力滋生了权利寻租和部分人在分配中被边缘化33-35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收入分配正义的对策思考35-44
  • 一、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35-37
  • (一)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35-36
  • (二)促进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有机统一36-37
  • 二、加强政府的宏观调节与微观规制37-41
  • (一)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37-38
  • (二)防治不合理收入38-39
  • (三)完善税收政策39
  • (四)建立全面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39-40
  • (五)健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40-41
  • 三、提高劳动者素质41-44
  • (一)培养劳动者不断学习的习惯42
  • (二)加强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培训42
  • (三)增强劳动者的创新创造能力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50
  • 个人简介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涌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卫红;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使消费需求受阻的表现[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F.H.G.费雷拉;风暴之后的风平浪静:智利的收入分配与社会福利[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4 任玉岭;大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J];经济界;2001年03期

5 周振华;我国收入分配变动的内涵、结构及趋势分析[J];改革;2002年03期

6 周小林;我国入世后收入分配的思考对[J];四川财政;2002年09期

7 李一鸣,李福信;解析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差距[J];统计与决策;2002年09期

8 孙园;我国收入分配若干现状分析[J];福建税务;2002年11期

9 毛雁;政府在收入分配中所起的作用[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2年05期

10 沈立人;意在开拓 呼唤共进——读《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与理论创新》[J];学海;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国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2 武学民;;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对策[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业圳;;收入分配与个人努力程度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4 阮宜胜;;论财政调节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邹东涛;;收入分配与贫富和谐的冷思考[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专辑[C];2007年

6 孙祖芳;;政府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中的职责与对策[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7 吴彩虹;;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钟若愚;;收入分配制度的国际比较——激励理论与实践考察的一种思路[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陈广汉;;论收入分配的模式与调整[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10 唐绍欣;;中国脑体收入分配:制度变迁及其特征[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谷亚光;各国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趋势[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李闻;功能收入分配和规模收入分配[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孟令军;效率与公平关系下的收入分配差距[N];鞍山日报 ;2007年

4 孟令军;效率与公平关系下的收入分配差距[N];光明日报;2007年

5 张军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公共情绪与收入分配[N];经济观察报;2007年

6 詹小洪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经济学家茶座》特邀执行主编;收入分配差距原因再认识[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杨仕省 林晓;收入分配方案“八年抗战”[N];华夏时报;2011年

8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杨志勇;收入分配制度断想[N];中国财经报;2012年

9 记者 朱磊;建立收入分配法律体系[N];法制日报;2012年

10 著名经济学家 梁小民;收入分配,治标与治本[N];广州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曲国丽;中美第三次收入分配透明度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玲;公共政策视角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及国际借鉴[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孙浩进;中国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变迁[D];吉林大学;2009年

5 刘乐山;基于财政视角的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祝洪娇;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张晏榕;政府在调控收入分配中的作用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青梅;转型期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贾冰;政府稳定偏好下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李栗;收入分配差距的贫困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秋霞;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8年

2 汪芳;初次收入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3 陈振;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对消费的影响及对策[D];湘潭大学;2011年

4 高凤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关搏;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相互影响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6 陈巍;居民收入分配领域中的政府责任问题[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7 薛叔同;基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视角下的个人所得税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8 周彬;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及其发展与创新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怀文娟;个税再分配效应的测量及对城镇居民的调节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范俊楠;收入分配差距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正义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5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65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7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