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林权抵押、信贷配给与林农信贷可得性分析——基于静态博弈模型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5-30 02:09

  本文关键词:林权抵押、信贷配给与林农信贷可得性分析——基于静态博弈模型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林权抵押政策被认为是改善林农信贷融资的有效手段,可以促进林农信贷可得性,从而促进林业经营效率提升,但实际上金融机构依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贷配给现象。文章通过一个基于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模型发现,即使无林权抵押政策,林农也能够获得贷款,但信贷配给模型指出,由于金融机构无法全面掌握林农经营的有效信息,为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采取信贷配给措施,以保障信贷安全;认为即使政府颁布了林权抵押相关政策,可能依然无法改善林农信贷可得性,建议成立林农信贷融资合作组织、设立信贷互助合作基金、政府分担抵押风险等,以改善林农信贷可得性。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关键词】林权抵押 信贷配给 林农信贷 信贷融资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B106)
【分类号】:F832.4;F224.3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农民收入问题在“三农”问题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缺乏完整的土地产权导致农村金融配置效率低下,农民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产并积累资本[1];从2008年始,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林权抵押相关政策,并大力推广实施。林权抵押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宏;;转轨经济条件下的信贷配给分析[J];经济评论;2007年02期

2 杨全年;卞志村;;中国信贷配给程度及其宏观影响的间接衡量——基于样本分割的阀值回归分析[J];金融纵横;2009年01期

3 黄权国;谢楠;;信息生产能力与信贷利率——基于信贷配给模型的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洪旭;信贷配给条件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策略分析[J];苏南科技开发;2003年07期

5 褚保金;卢亚娟;张龙耀;;信贷配给下农户借贷的福利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06期

6 刘艳华;陈登程;;农村信贷配给效率: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9年16期

7 苏峻;何佳;;关系型信贷:一个基于信贷配给的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3期

8 刘艳华;骆永民;;农村信贷配给下的中小企业投资与产出的动态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0年23期

9 何建明;田银华;张德常;;我国信贷配给区域间差异及市场分化模型[J];经济地理;2007年01期

10 胡红星,张亚维;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综合模型[J];财贸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静;周宗放;霍学喜;;信贷配给突变分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杜朝运;罗海;;信贷配给理论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顾海峰;;信贷配给视角下我国金融市场的机理性缺陷及其治理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胡文婷;梁雪春;童玲玲;;信贷配给下农村经济体研究[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西川;黄祖辉;程恩江;;小额信贷缓解农户正规信贷配给了吗?——来自三个非政府小额信贷项目区的经验证据[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何茂涛;;信贷配给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小民;走出银行的困境[N];中国经营报;2001年

2 梁小民;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N];文汇报;2002年

3 汇添富基金研究总监、 汇添富均衡增长股票基金经理 韩贤旺;消失的市场[N];中国证券报;2013年

4 特约嘉宾 杨思群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年

5 农行河北唐山分行 赵卫群 刘耀明;商业银行如何防范信用风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谦;信贷配给的机制影响与制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王松华;经济转轨中我国信贷配给双重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叶光毓;我国区域信贷配给的形成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刘艳华;中国农村信贷配给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任建军;信贷配给与区域经济发展[D];湖南大学;2010年

6 甘春开;中国经济转轨中的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胡红星;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机制的系统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8 丁秀英;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征;信贷配给微观机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翁舟杰;中国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迪;西安市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2 袁梅婷;农户信贷配给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3 桂小林;信息获取对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的影响及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王璐;P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禹亦歆;电商小额贷款信用融资风险甄别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6 李春阳;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配给与银企融资关系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

7 杨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5年

8 李善民;基于信贷配给理论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9 厉志华;银行业结构对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张勇;我国农户信贷配给及其福利水平[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林权抵押、信贷配给与林农信贷可得性分析——基于静态博弈模型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6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406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3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