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职责视角下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
本文关键词:论政府职责视角下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市场主体呈现生产经营多元化、劳动用工灵活化特点,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非农产业逐步向城镇聚集,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业劳动力转变,农民工群体日益庞大。他们生活重点转移到城市,基于自身文化程度、劳动技能等条件,大多数从事着艰苦而危险的体力劳动,在工作中面临着较之其他群体更高的意外事故和职业伤害威胁。但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存在诸多不足,亟需完善。笔者以问题为导向,从政府职责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所在,并提出强化政府职责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议措施,以期对农民工群体权益的保护提供有益参考。正文第一、二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综述以及与工伤保险相关的基础概念和理论;第三部分从我国工伤保险的发展历程阐述当前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实施情况,介绍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工工伤保险制度以期从中获得启示并学习其先进做法;第四部分通过总结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工伤参保范围受限、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工伤争议解决程序复杂、工伤案件调查取证难、工伤预防和康复机制不健全等;第五部分阐述了政府在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实施中存在的职责缺位问题,包括制度层面、执法监管层面、劳资关系构建层面以及公共服务层面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伤保险制度为参照,提出我国政府在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健全完善中应有所作为,即增强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的科学性、提高农民工工伤保险执行力、推进农民工工伤预防与康复机制建设、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配套保障措施,最终建立起融“预防-补偿-康复”于一体的工伤保险运行机制。
【关键词】:政府职责 农民工 工伤保险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F323.89;F842.616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9
- 一、引言9-12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0
- 1、研究的背景9
- 2、研究的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 1、国外研究综述10-11
- 2、国内研究综述11-12
- 二、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基础理论分析12-15
- (一)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相关概念12-14
- 1、农民工12-13
- 2、工伤13
- 3、工伤保险13
- 4、政府职责13-14
- (二)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理论基础14-15
- 1、公平正义理论14
- 2、劳动权保护理论14-15
- 三、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15-19
- (一)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15-16
- 1、工伤保险制度的初步建立15
- 2、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探索15-16
- 3、工伤保险制度的修改完善16
- (二)国外工伤保险制度概况16-19
- 1、美国工伤保险制度16-17
- 2、日本工伤权益保障制度17-18
- 3、德国工伤权益保障制度18-19
- 四、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9-21
- (一)工伤保险覆盖面窄19-20
- 1、工伤保险适用范围有限19
- 2、劳动合同签订率低19-20
- (二)工伤维权制度不合理20-21
- 1、工伤争议解决程序复杂20
- 2、工伤案件调查取证难20-21
- (三)工伤预防和康复机制欠缺21
- 1、工伤预防落实不力21
- 2、工伤康复投入不足21
- 五、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中政府职责缺位分析21-27
- (一)制度层面21-24
- 1、政策具有滞后性,缺乏协调性22-23
- 2、制度设计不合理,,操作性欠佳23-24
- (二)执法监管层面24-25
- 1、劳动安全监管不严明24
- 2、劳动保障监察不到位24-25
- (三)劳资关系构建层面25-26
- 1、价值导向不明晰25-26
- 2、维权组织建设滞后26
- (四)公共服务层面26-27
- 1、医疗服务投入不足26-27
- 2、法律援助服务薄弱27
- 六、强化政府职责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议27-38
- (一)增强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的科学性27-30
- 1、进一步优化户籍和参保制度27-28
- 2、规范工伤保险费率机制28-29
- 3、完善工伤待遇支付机制29-30
- (二)提高农民工工伤保险执行力30-34
- 1、简化工伤认定程序30-31
- 2、强化执法监管系统31-32
- 3、健全农民工维权体系32-34
- (三)推进农民工工伤预防与康复机制建设34-36
- 1、加强农民工工伤预防34-35
- 2、注重农民工工伤康复35-36
- (四)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配套保障措施36-38
- 1、改革农民工工伤法律援助制度36
- 2、创新农民工就业培训机制36-37
- 3、鼓励高危行业为农民工购买商业保险37-38
- 参考文献38-42
- 致谢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论决定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和文化[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2 张亚荣;;工伤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J];北方经贸;2010年07期
3 简祖平;;建立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制度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31期
4 陆林祥;日本的工伤保险制度[J];中国劳动科学;1986年09期
5 俞佳;加拿大工伤保险制度掠影[J];劳动保护;2004年11期
6 马灿;关注弱势群体 完善工伤保险制度[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刘庆原;对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赖力静;;论矿工参加工伤保险制度的价值及实现[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苑光;孔繁丽;;工伤保险制度相关法律问题探析[J];山东劳动保障;2007年04期
10 ;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J];党建研究;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华中;;关于工伤保险制度受惠人群的研究[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亚敏;王浩;;工伤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发展策略研究[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3 沈长仁;;深化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4 ;工伤保险制度的实践与对策研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5 梁忠;;海西建设中工伤保险制度发展趋势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南;统一工伤保险制度,乃大势所趋[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
2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刘福垣;健全工伤保险制度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N];经济参考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龚宝;工伤保险制度建设的新里程[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4 钟雯;山西覆盖各类人员统一的工伤保险制度全面建立[N];经理日报;2007年
5 单于;山西省覆盖各类人员的统一工伤保险制度全面建立[N];经理日报;2007年
6 李涛;我省全面建立覆盖各类人员的统一工伤保险制度[N];山西科技报;2007年
7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司长 陈刚;改革开放30年新型工伤保险制度基本确立[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8 李丽静;河南全面实施工伤保险制度[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9 记者 王优玲 崔静;专家呼吁完善劳动保护和工伤保险制度[N];经济参考报;2010年
10 钱新 顾桂兰;公平性:工伤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N];工人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欣华;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学军;试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D];兰州大学;2008年
2 李克婷;工伤保险制度国际比较及借鉴[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3 胡薇;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4 郎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5 黄晓星;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金剑;中日工伤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7 任丹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张蓉;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管理和运行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9 李迪;中美工伤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10 陈磊;工伤保险制度法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89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089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