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风险的稳健对冲与稳健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长寿风险的稳健对冲与稳健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总结了长寿风险的稳健对冲与稳健管理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概述了人口寿命与死亡率的预测方法和长寿风险对冲工具的发展近况和长寿风险定价方法,详细分析了长寿风险对冲过程中不稳健性的来源和长寿风险稳健性对冲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通过对长寿风险稳健对冲与稳健管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评析,期望为后续长寿风险的稳健对冲与稳健管理技术的研究提供文献和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武汉轻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长寿风险对我国养老金制度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编号:13BGL113)的研究成果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我国老年人口长寿风险管理的三支柱体系研究”(编号:13g317) 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市民化与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研究”(2014011)的资助
【分类号】:F84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人口寿命越来越长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平均人口寿命大约为18岁,唐朝时期为27岁。在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平均人口寿命仅仅为35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12月11日第三版),经过漫长五千年的变化,人口寿命才终于翻了一番。但是到20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左学金;杨晓萍;;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云锋;金浩;;不完备市场下的财富优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杨建奇;肖庆宪;;内部信息者的最小亏损风险策略[J];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2008年04期
3 王泽宇;孙然;韩增林;刘凤朝;;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测度与空间关联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3期
4 ;The Maximum Principle for One Kind of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Problem and Application in Dynamic Measure of Risk[J];Acta Mathematica Sinica(English Series);2007年12期
5 李国成;肖庆宪;;求解期末亏损最小对冲问题的交叉熵蝙蝠算法[J];系统工程;2014年11期
6 王有鑫;王猛;赵雅婧;;人口老龄化促进了出口产品品质升级吗?[J];财贸研究;2015年02期
7 杨云锋;金浩;;完备市场下亏空风险的最小化[J];经济数学;2011年04期
8 雷文平;;风险测度的一致性理论分析和探索[J];金融经济;2014年12期
9 郭建华;肖庆宪;;基于Monte-Carlo模拟的最小亏损套期保值策略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07期
10 张丽杰;;中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的波动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嵇少林;崔华良;;证券收益不确定情形下的动态风险度量问题[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升艳;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杨俊;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投入行为及其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宣会;基于跳跃—扩散过程的投资组合与定价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4 李晗虹;连续时间框架下资产混合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孙超;带交易成本的新式期权定价问题及算法[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琼;我国人口转型特征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1年
7 韩继光;非完全市场中的期权定价[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王有鑫;人口老龄化对出口的影响:理论和实证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归隽;信息技术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整合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王卓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田平川;崇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困境及其对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玲;;关于建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年13期
2 刘胜军;;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30期
3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工运;2013年04期
4 巴力;构建我国新的养老保险体系[J];决策探索;1995年07期
5 贾军;对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养老保险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劳动;2000年09期
6 江作梁;管理是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环节[J];福建改革;2000年08期
7 彭高建;关于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当代法学;2001年08期
8 陈迪桂;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险体系及其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32期
9 ;我院承担的北京市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完善北京市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会举行[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郭杨,余筱箭;养老保险体系的两种模式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J];湖北财税;2002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永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与养老保险体系的几个问题[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2 刘降斌;沈铁铮;;浅谈商业寿险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A];2004年保险行业协会论坛文集[C];2004年
3 龙加太;;从“六个老有”看孝道的丰富与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荣巍;汪建;;美国IRA计划对完善我国个人养老储蓄制度的启示[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资料汇编[C];2012年
5 徐鸣;;论民营企业中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贤如;如何完善中国养老保险体系[N];光明日报;2000年
2 通讯员 董毅峰 记者 邵珍;完善上海养老保险体系建设[N];文汇报;2009年
3 黄河舟 记者 陈蜀庆;重庆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领跑全国[N];中国税务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马会;全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渐行渐近[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5 韩永江;构建多层级的养老保险体系[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6 刘剑;沈阳失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体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7 记者 杨霞;21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体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杨霞;广州:21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体系[N];中国社会报;2008年
9 通讯员 舒拥军 记者 易刚;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体系初步形成[N];黄石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罗藏 吴彬;拜秀花代表建议建立城镇无收入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N];青海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大玉;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陈平路;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世代交叠CGE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吴朝红;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系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嫒斌;浅析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与运作[D];厦门大学;2001年
2 刘儒婷;建立覆盖城乡养老保险体系的路径探索[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高连杰;构建我国新型养老保险体系[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张建林;完善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5 顾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精算测评[D];复旦大学;2009年
6 杨丽丽;劳动力流动视野下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杨利;论我国复合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8 赖飞杰;雅安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9 王岩妍;美国401(k)计划评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本文编号:1238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238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