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银保互动对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06:21

  本文关键词:银保互动对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影响研究 出处:《江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信贷约束 银保互动 信息不对称 交易成本


【摘要】:为解决农户贷款难,2009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以保险保障信贷。之后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农村工作会议多次强调要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的合作,探索开办涉农金融领域的保险业务。在实践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创新了各具特色的银保互动模式,代表性模式包括山东的“人身意外险+小额信贷”安贷宝模式,广东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优惠信贷利率”模式,新疆的“保险+信贷+政府补贴”模式等。银保互动有效缓解了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扩大了农户融资需求。作为我国农业保险和农村金融改革的先行区,安徽长丰进行了基于农民合作社担保的银保互动探索,在满足农户需求的同时扩大了农村金融机构供给,实现了零不良贷款率。基于此,本文在对安徽长丰调查基础上,探讨银保互动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本文对农村金融相关理论和银保互动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风险视角提出构建银保互动机制,运用压力测试方法分析银保互动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并探讨了长丰模式蕴含的理论含义。本文研究结论认为:(1)由于农户缺乏有效抵押物,农业生产风险大等原因,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大量流向城镇和非农部门,农户受到信贷和风险的双重约束,银保互动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双重约束问题。(2)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银保互动机制下:只有当利率优惠控制在一定范围时,农村金融机构才能实现净收益的增加,而当利率下浮过度时,交易成本的增加大于利息收入的增加,反而会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损失;同时,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也能得到有效降低,并且保险保障水平越高,不良贷款率降低幅度越大。(3)案例分析表明,银保互动可以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节约农村金融机构交易成本。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5;F84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孟波;贺向明;;商业银行贷款担保偏好行为与信贷交易成本[J];财经科学;2007年12期

2 张龙耀;杨军;陈畅;;信贷需求、信贷交易成本与农村利率市场化——基于农户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11期

3 林杰;;保险与农业信贷供求的“帕累托改进”[J];福建金融;2008年06期

4 吴洪涛;信息不对称理论与银行信贷[J];南方金融;2003年02期

5 梁春燕;;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供求的“帕累托改进”[J];产权导刊;2010年04期

6 牛浩;陈盛伟;;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合作产品研究[J];保险研究;2014年12期

7 潘华;;探论保险业在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作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2期

8 邹日辉;;金融创新支持“三农”发展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为例[J];经济师;2012年03期

9 张森;;浅析安徽省农村“信贷+保险”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2期

10 王戈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互动机制的对接路径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1327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327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a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