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中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研究——基于“生存公平”需求的测算与比较

发布时间:2018-01-14 15:31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研究——基于“生存公平”需求的测算与比较 出处:《西部论坛》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生存公平 养老金给付水平 养老金待遇 基本养老金 合意替代率 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社会养老体系


【摘要】: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由"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发展而来的,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但是还存在养老金给付水平过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科学增长机制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养老金给付的适度水平区间,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立足于满足居民"生存公平"需求,给付水平不宜过高,也不能过低:给付下限是满足最低生存需要的恩格尔系数标准;给付上限是保证基本生存需求的生活必需品消费水平,目前可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进行测算。应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适度水平为目标平衡地区差距,并不断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ocial old-age insuranc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our country is developed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New Rural Insurance" and "Urban Residential Insurance", which has realized the full coverage of the system, but there is still a low level of pension payments and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Lack of scientific growth mechanism, the ke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level of pension payment range.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gradually adjust.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based on the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to meet the residents'"survival equity" needs, the level of payment should not be too high. Nor should it be too low: the lower limit of payment is the Engel coefficient standard to meet the minimum living needs; The upper limit of payment is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daily necessities to guarantee the basic living needs. At present, it can be calculated by 60% of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The pension treatment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should be improved step by step. The normal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pens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balance the regional gap with the goal of moderate level and to improve the multi-pillar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ld-age insurance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作者单位】: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公共与社会管理教研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1&ZD014)
【分类号】:F842.68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受到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中国经济正在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这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逐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就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社会保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志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经济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09期

2 郭又莲;关于城市养老保险社会化体系的构想[J];经济论坛;2000年07期

3 车同侠;养老保险筹资如何走出困境[J];经济论坛;2000年21期

4 王小顺;采取多种措施筹集企业养老保险基金[J];中国劳动;2000年06期

5 浩平;“挂靠关系”“扣人不放”情况下劳动者养老保险权益的保障[J];中国劳动;2000年09期

6 路平;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消除职工顾虑[J];农场经济管理;2000年05期

7 ;石麟镇村干部养老保险有新招[J];四川财政;2000年01期

8 王继,任保平;国有小企业资产重组中职工的养老保险[J];社会;2000年11期

9 张峰伟,罗林辉;开征社会养老保险税势在必行[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10 雪白;养老保险随意不得[J];中国社会保障;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倩;;完善养老保险 促进西部大开发[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张崇甫;;养老保险基金形成的三种形态[A];江苏省劳动学会换届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侯文若;;社会养老保险的国际趋势[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4 西北大学社会事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养老保险制度对接:关中-天水经济区纵深发展的重要环节[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邹德新;;辽宁优秀运动员养老保险制度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6 李亚敏;王浩;;城市化、人口转型与社会养老保险[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7 林子利;;养老保险基金的筹措和管理[A];老年学论文集(二)[C];1998年

8 葛林;;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借鉴与启示[A];江苏老年社区服务——学习贯彻老年法暨老年社区服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9 丁忠云;王云昌;;养老保险基金若干问题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麦思伟;;关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A];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宋宗国;我市新增养老保险参保9001人[N];安康日报;2006年

2 通讯员 胡定升 覃彬;白河为在外务工农民办理养老保险[N];安康日报;2007年

3 通讯员 宋宗国;我市敲响今年养老保险扩面钟声[N];安康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黄河 通讯员 王成;村干部全部参加养老保险[N];阿克苏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于春荣;博乐市做好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N];博尔塔拉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庞文渊;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N];宝鸡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马述;多交的养老保险钱哪去了?[N];黑龙江日报;2006年

8 周勇军邋朱本召 通讯员 田继舫 万传文 余后新;澧县失地农民享受养老保险[N];湖南日报;2007年

9 王一江 长江商学院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政府养老保险的再保险[N];经济观察报;2006年

10 刘晓辰;陕西延安扎实做好养老保险工作[N];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庆平;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08年

2 段家喜;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张松;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璐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与劳资分配比例的协调[D];暨南大学;2009年

5 刘蕾;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倩;典型国家公务员养老保险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珍珍;城乡统筹就业中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蓝霞;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及制度构建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9 林志宗;养老保险基金收益保障机制及其运营模式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赵庆国;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义贝;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监管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董西明;养老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D];山东大学;2008年

3 张友鹏;关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融资模式和投资管理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陈蕊;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政策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郭敏;制度约束下农民的理性选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凡亚军;进城务工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李继成;我国民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执行情况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8 于瑞雁;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扩面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彬;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10 傅卫国;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区域差距分析及其均衡化思考[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24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424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7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