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潍坊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额定额付费方式改革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8-01-17 21:16

  本文关键词:潍坊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额定额付费方式改革与探索 出处:《中国卫生经济》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总额定额付费 总额预付 支付方式 潍坊


【摘要】:目的: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探索支付方式改革。方法:研究介绍潍坊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额定额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实施背景、原理和做法,监测分析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数据的,验证改革的成效。结果:试点县医疗费用增长率比非试点县低17个百分点;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由实施前的38.9%(2008年)提高到71.7%(2011年),提高了32.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基金使用率波动幅度由实施前的90%~130%,稳定到实施后的90%~95%。结论:总额定额付费支付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效率,确保基金平衡。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rapid increase of medical expenses, explore the reform of payment methods. Methods: the research introduced Weifang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ervice total quota payment reform implementation background, principle and practice. Monitoring and analyzing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ervice operation data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form. Results: the medical cost growth rate of the pilot county is 17 percentage point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n-pilot county; The ratio of compensation for hospitalization within the policy scope was increased from 38.9% (2008) to 71.7% (2011), an increase of 32.8%; 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fund utilization rate in each county is from 90% before implementation to 90% after implementation. Conclusion: payment method of total quota payment. I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rapid growth of medical expense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fund and ensure the balance of the fund.
【作者单位】: 潍坊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济宁医学院;潍坊市安丘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山东省寿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3191) “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资助课题(XT1401001,XT1401002,XT1401003)
【分类号】:R197.1;F842.684;F323.89
【正文快照】: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努力,潍坊市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主体的医保体系,保障水平快速提高,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地、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正中;;支付方式改革刍议[J];中国卫生人才;2011年07期

2 孟庆跃;;支付方式改革慎行[J];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Z1期

3 白常凯,章滨云,张勇,罗力,华颖,王志锋,傅鸿鹏,姚诠,郝模;医疗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与医院支付方式变化[J];中国医院管理;2002年09期

4 刘晓惠;;国外医疗服务支付方式综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7期

5 邓晨珂;;不同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的影响[J];食品与药品;2007年01期

6 罗奎;聂春雷;戴伟;郑泽荣;罗正乾;;重庆市黔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混合支付方式效果分析与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07年08期

7 孙俊如;;医疗服务支付方式的比较和运用[J];卫生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8 王泽泳;;探索支付方式改革 完善按病种付费制度[J];经济师;2009年05期

9 孙梅;吕军;王颖;苌凤水;励晓红;罗力;梁鸿;郝模;;缓解居民“因病致贫”:“总额预付+按服务单元付费”组合支付方式预期效果之一[J];中国卫生资源;2011年01期

10 杜蕾;孙梅;王颖;苌凤水;励晓红;吕军;马安宁;屈卫东;郝模;;消除药品生产、流通、购买、使用“一条龙”的混乱现象:“总额预算+按服务单元付费”组合支付方式预期效果之三[J];中国卫生资源;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及对医院的影响[A];医改中的医院运营与医保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邵文玲;;在支付方式改革中如何做好医师的规范化管理[A];医改中的医院运营与医保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于迪迪;杜亚平;;医保基金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支付方式现状及其改革[A];2012年浙江省全科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苏榕生;张仰龙;李进亮;;混合支付方式是新型合作医疗支付方式的合理选择[A];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郑家宝;王合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支付方式的研究[A];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颖;;论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支付方式的演变及展望[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曾湘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合理支付方式及费用控制的实践[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暨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8年

8 蒋嵘涛;;关于不同医保支付方式的比较分析研究[A];湖南社保课题调研报告[C];2014年

9 梁华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机制与支付方式研究[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暨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7年

10 沈堂彪;;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A];2012年浙江省社区医师大会暨社区卫生服务高级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国贺;当生物特征成为支付方式[N];人民日报;2014年

2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 蔡江南;医疗支付方式改革:不为控费而控费[N];中国医药报;2012年

3 四川大学教授,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毛正中;“支付方式改革”辩[N];医药经济报;2012年

4 李惊亚;贵州全面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N];西部时报;2013年

5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医疗管理研究中心 徐文英;医疗服务支付方式有待规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通讯员 吴志雄;黄梅改革村级门诊补偿支付方式[N];黄冈日报;2013年

7 蔡江南;支付方式改革:关乎医改成败的系统工程[N];中国医药报;2011年

8 记者 欧慧敏;寻求高效的支付方式[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孔令敏;改革支付方式 切掉另一个毒瘤[N];健康报;2012年

10 九州通集团业务总裁 耿鸿武;支付方式改革促回扣从暗走明[N];医药经济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的利益均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及其监管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2 李剑;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总额预付支付方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阮姗;基于不同支付方式下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郭珊珊;吉林省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支付方式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潘丽;医院内部医疗保险混合支付方式的实施探讨[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6 林静;支付方式对企业并购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黄崇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对费用开支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8 许良友;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劲鸿;大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床日付费支付方式的可行性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4年

10 粟颖;长沙市医疗保险不同支付方式下四种疾病住院费用增长及趋势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38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438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c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