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企业年金运行机制的研究
本文选题:企业年金 切入点:市场化 出处:《社会保障研究》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构建中国特色福利制度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需要国家福利、企业福利等各种福利形式合力发挥作用。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加深、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收支压力、劳资关系的紧张等都对企业年金提出了巨大需求,但实践中发展并不理想。基于企业年金市场化性质的分析,本文认为与企业实力、税收优惠政策相比,运行机制是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企业年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成为制度政策的着力点。围绕完善企业年金运行机制,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划清相关当事人的责任界限、加快配套制度的建立四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Abstract]:To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welfare system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Chinese dream ", national welfare, welfare and other forms of welfare enterprises jointly play a role. The rapid deepening of aging in China, the changing economic growth stage, facing the pressure of the basic old-age insurance payments, labor tensions have raised huge demand for the enterprise annuity, but in practice, the development is not ideal. Th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annuity market based on the nature, we believe that with the strength of enterprises, compared the tax preferential policy,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annuity for a period in the future, should focus on policy system.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 annuity operation mechanism, give full play to the the role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the rational orientation of government role, draw the lines of responsibility related parties, accele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supporting system four aspects put forwar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Yee.
【作者单位】: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分类号】:F84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阳;;中国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差距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2 李姿姿;;当代国家治理模式的变革及其启示——对福利国家、发展型国家和转型国家当代发展的考察[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谭苑芳;;佛教慈善事业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局限及其回应[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4 王晓慧;;国企工会福利职能的变迁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张航;;略论新社会风险及其与传统风险的区别[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6期
6 郑文换;;改革开放前后医疗保障制度组织结构比较研究——从政策网络的角度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钱运春;;经济全球化对西欧福利病形成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8 孙洁;;选民、政党与社会福利研究[J];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9 李鸥;;养老保险运行体系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臧乃康;;近现代西方民生思想及其制度安排[J];理论导刊;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林毓铭;;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与角色[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金冠军;郑涵;;传媒市场竞争与文化多样性的历史命运——以亚洲传媒发展为个案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棉管;行动中心制度主义:重构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骆勇;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城乡社保一体化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郑军;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叶祖淼;政治诚信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卜晓军;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7 刘波;当代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分析与理论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元华;社会公民资格权利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杨山鸽;后福利国家背景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袁群;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历史、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晴;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甘茂坤;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锋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晓荣;河南省农村教育福利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欣波;欧盟反歧视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彭宇艳;英国艾德礼政府养老金制度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慕华;谱系学视角下的新加坡民主模式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翔;英国的早期现代化与社会保障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翠霞;农村养老:制度选择与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承栋;新合作主义之利益协调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记者;;企业年金受托账户管理一体化服务(三)[J];山东劳动保障;2008年12期
2 徐虎;;企业年金发展的国际趋势分析[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6年10期
3 胡学成;王暖;蔡文武;;企业年金计划方案一例[J];中国社会保障;2003年04期
4 林铮;;试析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J];发展研究;2006年06期
5 陈艳兵;;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08期
6 何树方;叶捷;;企业年金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会保障;2006年05期
7 黄卫来;;专业的服务,太平养老永远的追求——访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J];职业;2007年09期
8 施军;;企业年金会计准则制定思考[J];财会通讯;2009年19期
9 邓鸥;;企业年金在企业中的作用[J];人口与经济;2010年S1期
10 高凯丽;;企业年金计划的会计确认[J];财会通讯;201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梁春茂;;财产保险费率市场化的渐进逻辑——以车险为例[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2 赵晓华;;秉承诚信理念 打造保险基业[A];2005年黑龙江省保险工作会议论文集(1)[C];2005年
3 ;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巨灾风险保障体系的建议[A];全国巨灾风险管控与巨灾保险制度设计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璐瑶;养老金公司抢滩企业年金正当时[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孙晓霞;六七家央企将推出年金计划[N];证券时报;2006年
3 苏卫东;中小企业发展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研究[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专家:出台税收优惠壮大企业年金[N];证券时报;2008年
5 王笑炎;保定建行成功办理全省第一笔“养颐乐1号”年金业务[N];河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却咏梅;从联想的企业年金所想到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王艳伟;集合企业年金计划亟待上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涂艳艳;喜获我省企业年金计划第一大单[N];贵州日报;2007年
9 记者 侯丹丹;企业年金“打新”高收益或难持续[N];中国联合商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欧阳晓红;22家央企囊括50% 平安养老第一单隐情[N];经济观察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增龙;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李金玲;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企业年金计划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范海东;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梁维全;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孟宁;我国银行企业年金业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杨波;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章伟;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作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姜蕾;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李黎;企业年金会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祁新娥;我国企业年金筹资、投资模式选择及其会计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利;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蒋皓如;国外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D];厦门大学;2006年
3 邵腾伟;中小企业年金发展的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卫健;鼓励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张莹;企业年金在人力资源激励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扈怿;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蔡明仪;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陈彦艳;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李冠强;中国山东航空集团公司企业年金计划方案设计[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苏生;中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06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606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