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金融扶持家庭农场的思路和对策----汝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状况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5-03-03 12:02

赵燕好 中国人民银行汝州市支行

摘要: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全国各地兴起,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笔者深入到家庭农场、有关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与农场主和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座谈交流,初步了解家庭农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今后汝州市金融扶持家庭农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金融 家庭农场 调查分析

一、家庭农场基本情况

(一)家庭农场融资需求额度大。随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家庭农场的发展,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大,所采取生产方式的资本密集度较高,资金需求额远大于普通农户。以汝州市东丰家庭农场为例,该农场目前种植面积200亩,每年春季投放苗种、化肥需要资金20万元以上,用于改良平整土地、农田水利设施及购置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所需资金则在50万元左右。目前是家庭农场初创及快速发展期,家庭农场扩大生产规模、进行长期投资的意愿较强,所需资金则更多。

(二)家庭农场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地流转之前,农户分散种植,由于地块多、面积小,户与户之间墒沟多,造成播种、施肥不到位,使部分良田无形流失。据调查,户与户之间的墒沟造成土地流失约5%。而实施土地流转后农场主对土地集中连片统一管理、统一规划,采用大型农机具对土地进行深耕、平整,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同时因土地集中耕种减少了户与户之间的墒沟,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三)家庭农场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家庭农场成立后,农场主将租来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用大型农机具对土地进行深耕,根据土壤结构因地制宜,实施播种、施肥、喷灌、进行病虫害防治,土地集中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以汝州市东丰家庭农场为例,该农场以土地流转方式在当地租赁土地200亩,主要种植红花、丹参、桔梗、药黑豆等特色经济作物和传统粮食作物。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种植效益大幅提高,除去农场每亩每年生产成本14001500元,每亩每年可以实现纯收入约3000元,,农场每年可以实现纯收入约50万元。

(四)家庭农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随着家庭农场的成立,农场主享受规模效益,其他留守村民享受土地流转和务工收益的特点凸显。以汝州市东丰家庭农场为例,该农场家庭劳动力2人,长期雇工6 人,每年到红花采摘季节,需临时雇工达150余人,临时雇工每人每天可收入7080元,月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这样不仅本村村民积极参与,辐射周边村民也乐以参加。农场主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实现双赢。

二、存在问题

(一)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少。目前农村种养植大户多,而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家庭农场的却寥寥无几。原因:一是有关部门尚未认识到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而予以重视,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农村种养植大户普遍缺乏市场意识,满足于现状,缺乏组建家庭农场的积极性。

(二)财务管理不规范,农场主经营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据调查,大部分家庭农场实行“包袱”账,只是估算成本和收益,基本上没有账本。另外大部分家庭农场主,虽然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但毕竟受学历、经营理念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承担现代农业发展重任,经营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偏高使家庭农场主产生“惧贷”心理。以汝州市农商行为例,对种植、养殖大户贷款利率在10.8-11.28‰左右,明显高于同等经营规模的企业贷款利率。笔者在与农场主座谈中了解到,农场主能够承受的利率在6-7‰左右,而金融机构利率偏高使家庭农场产生“惧贷”心理。

(四)家庭农场缺乏有效抵押,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目前,涉农金融机构推出的的小额农户贷款都需要2个公务员或3个农户联合担保,或者是商品住宅房或商铺抵押,且单笔金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由于家庭农场的土地全部通过租赁形式获得而没有土地证,房屋也无房产证,不能作为有效抵押物无可抵押资产,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发展生产紧靠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以汝州市东丰家庭农场为例,该农场总投资已超过120万元,而资金来源全部为自筹资金。

(五)农业保险力度有限。一是商业性保险机构创新能力不强。由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保险赔付率高,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难以及时推出适合家庭农场的保险产品。二是政策性保险机构保险范围狭窄,保险品种少。目前种植业险种主要是小麦、玉米、烟叶三大作物,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家庭农场的经营。三是家庭农场主投保意识不强。在调查中了解到家庭农场主对农业保险认识程度不高,投保意识不强,难以分散农业风险。

三、培育发展冢庭农场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家庭农场生产力发展水平。一是以政策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有条件的种养大户注册为家庭农场,进一步推动家庭农场发展。二是在财政补贴方面,将新增农业补贴、财政奖补资金、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向家庭农场倾斜,不断扩大家庭农场发展数量和规模;三是加大对家庭农场主的管理能力、科技知识、金融知识及营销信息等给予培训、指导,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家庭农场指导工作,提高家庭农场生产力和农业集约化发展水平。

(二)金融机构要适时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扩大农村有效抵押担保范围。一是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要转变服务理念,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将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提高对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农商行、村镇银行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加快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破除土地经营权瓶颈,把土地经营权及应收账单、农产品、农机设备等纳入信贷抵质押范围,并在有效覆盖风险和成本的前提下适度降低家庭农场融资成本,进一步扶持家庭农场的长足发展,

(三)构建金融支持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体系。一是对支持家庭农场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实施税收减免、财政奖补等扶持政策,激发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强化农村诚信体系建设。要探索建立并规范发展农村信用服务机构和评级机构,通过培育“信用家庭农场”、“信用专业大户”等新型信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为金融机构支持家庭农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加大农业保险力度,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一是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家庭农场、种养户对农业保险的认识,鼓励积极参加农业保险,避免因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二是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适当提高种养业灾害的赔偿标准,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本文编号:16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6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d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