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的资产配置研究
本文选题:养老基金 切入点:风险管理 出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养老金收支缺口和养老金贬值压力下,把养老金投资于资本市场是避免养老金遭受潜在损失的有力渠道。养老基金在资本市场上投资,首要的是配置资产,实现最大收益。本文重点研究养老基金入市运营实现最大收益的问题,即研究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比例限制下养老基金在各类金融工具上的最优配置比例,收益率和方差;为了对比《办法》规定的投资比例的合理性,本文进一步去掉上述比例限制,又研究了在无约束条件下养老基金的最优配置比例,收益率和方差。将上述两种情况对比,从而揭示《办法》规定的比例是否合理。其次,本文还简述了养老基金入市运营面临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因素。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历史模拟法,用各类金融工具的历史收益率模拟未来收益率;借鉴资产组合理论,构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使用方差-协方差分析法判断金融工具的风险性大小和相关关系,使用Sharpe ratio确定最优风险资产配置,使用资产的效用函数来确定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最终确定整个养老基金中的各类金融工具的投资比例。本文的研究成果肯定了《办法》的合理性,同时建议,为使基金达到最优化配置同时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可以进一步放松投资比例限制,将原来《办法》规定的股票类类和股权类金融资产比例由30%、20%提高为34%和32%。
[Abstract]:Under the pressure of aging population, gap of pension income and expenditure and depreciation of pension, investing pension in capital market is a powerful channel to avoid the potential loss of pens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realizing the maximum income of pension funds in market operation, that is, the optimal allocation ratio of pension funds in various financial instruments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basic pension fund investment management method.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investment proportion stipulated in the method, this paper further removes the restriction of the above proportion, and studies the optimal allocation ratio of the pension fund under the unconstrained conditions. The rate of return and variance are compared to reveal whether the proportion stipulated in the measures is reasonable or not. Secondly, this paper also briefly describes the risk of interest rate and exchange rate of pension fund entering the market. Policy risk and a series of risk factors. In the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uses comparative analysis, hypothetical analysis, historical simulation, using the historical rate of return of all kinds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to simulate the future rate of return. The objective function and constraint conditions are constructed, and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covariance is used to judge the risk and correlation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Sharpe ratio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isky assets. The utility function of assets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llocation ratio of risk assets and risk-free assets, and the investment ratio of all kinds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in the whole pension fund is finally determined.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funds and control risk, we can further relax the limit of investment proportion, and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of stock class and equity class from 30% to 34% and 32% respectively.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842.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涛;;拓展金融空间的现实把握——《资产证券化手册》评介[J];中国金融;2006年20期
2 任占元;控制贷款资产风险的七点建议[J];经济师;1994年09期
3 赵富,,祝建静;略论银行实行资产风险管理的途径及对策[J];经济师;1996年11期
4 张壮生;;外贸企业应严格控制 支出性资产挂账 防范资产风险[J];对外经贸财会;1999年04期
5 赵天荣,陈泽忠;企业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J];湖南经济;2000年07期
6 石谦;试论资产证券化的现实障碍和急需解决的问题[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04期
7 孙宏伟,唐家田;试析保险企业当前的资产结构和资产质量[J];上海保险;2000年07期
8 石谦;论现阶段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J];思想战线;2000年02期
9 刘天才,何玲云,潘天芹,刘持平,曾巧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防范[J];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戴永翔;国有银行:从法律角度关注资产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银行;200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艾共成;;依法扩大资产风险防范空间[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金公司;倚重资产证券化 力促券商业务创新[N];证券日报;2005年
2 吴晓东;金融不良资产与资产证券化[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3 纪敏;资产证券化从四方面促进金融发展[N];上海证券报;2005年
4 朱紫云;资产证券化体验“冰火两重天”[N];中国经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清溪;银行期待发力资产证券化[N];证券时报;2006年
6 宋一欣;资产证券化好马还需配好鞍[N];证券时报;2006年
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太原市分公司 郝卫国;资产结构动态管理机制探讨[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8 王欣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浅谈资产结构动态管理机制在企业中的运用[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9 向冬梅;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N];经理日报;2002年
10 李证;资产证券化:处理不良资产的“捷径”?[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忠庆;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
2 那铭洋;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黄育华;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张利;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李曜;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机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D];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
6 王安乐;国有企业集团资产证券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梁志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王志强;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直接动因与作用效果:理论与经验证据[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曹俊勇;银行资产证券化与我国的路径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李晗虹;连续时间框架下资产混合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辽宁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评价[D];辽宁大学;2015年
2 林涛;中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冯春芸;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4 丁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雨萌;常见资产配置方法在我国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6 王树阳;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实践中的思考[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鲍兵;风险平价配置和其他资产配置方法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8 孙克;建立一家聚焦于多元资产配置的资产管理公司[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彭强;湖南省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蒲剑;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障碍与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91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69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