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市场供求失衡成因探析——农业保险排斥性视角
本文选题:农业保险排斥性 + 金融排斥 ; 参考:《农村经济》2014年04期
【摘要】:本文从农业保险发展过程和资源配置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市场供需状况,认为我国农业保险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文章基于保险机构经营取向层面,运用农业保险排斥性理论对我国农业保险供需失衡原因进行了探究,并得出当前保险机构对农业保险需求有较强的排斥性,这对农业保险市场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market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is a serious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China.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orientation of insurance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asons for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China by using the theory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exclusion, 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current insurance institutions have strong exclusiveness to the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insurance. This has a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marke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保险主体效用与互动博弈的最优农业保险契约形成机制研究”(编号:71173086)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F842.6;F3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索朗措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对策分析[J];银行家;2011年02期
2 刘荣茂,马林靖;国外农业保险法的启示与借鉴[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3期
3 张惠茹;;优化我国农业保险组织结构的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47期
4 何德旭;饶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失衡的成因分析:金融排斥性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02期
5 冯文丽;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与制度供给[J];金融研究;2004年04期
6 张跃华,顾海英,史清华;农业保险需求不足效用层面的一个解释及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7 王根芳;陶建平;;农业保险、自然垄断与保险补贴福利[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8 高帆;我国农村中的需求型金融抑制及其解除[J];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子晏;;中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1期
2 ;Strategies for Development of Shaanxi'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dustry[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年01期
3 陈星任;;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治理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4 胡滨;;浅析我国农村金融系统及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5 王子晏;;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6 刘荣多;赵邦宏;;农村小额信贷模式选择:正规与民间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7 袁连升;范静;;我国农业保险研究文献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8 彭可茂;席利卿;彭开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国内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9 卢燕;;“三农”视角下陕西种植业保险市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10 朱海洋,许源,张晓丽;我国东部农户生产性信贷金融抑制的差异性及对策——以沪郊两区一县农户调查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绪瑾;王鹏程;;论政府对农业保险市场的干预[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2 李宏瑾;高晓红;纪淼;;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蒲成毅;潘小军;;中外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根源及对策[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明贤;黄亚林;;需求供给视角下的农业保险弱质性分析[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5 何广文;李莉莉;;从系统论视角看农村金融改革[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青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张浩;;山东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8年“改革·创新·提高保险竞争力”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跃华;何文炯;;政策性农房保险、社会福利与绩效评估——基于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499个农户的微观数据分析[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素春;程承坪;;基于组织资源依赖理论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创新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英君;;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运行机理与机制设计:一个理论框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罗向明;张伟;;利益共享、成本共担与中国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1)[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蒋满霖;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林;河北省粮食生产的自然灾害补偿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黄椿;农业保险主体供需意愿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谢利人;新农村建设中县域保险发展支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赵建军;基于气候变化的水稻旱灾风险及其保险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李柃燕;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程静;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陈鹏;中国农户金融的微观行为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易小兰;农户贷款利率改革的福利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鑓;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严寒冰;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潘旺;大石桥农村支付结算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杜静;农村金融供需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杨琳;浙江农户森林保险需求意愿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田李静;农户参与村级资金互助组织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刘莉芬;武汉城市圈金融排除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丽;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减缓农户贫困有效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蒋碧湖;县域农行服务三农的金融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文丽,林宝清;我国农业保险短缺的经济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6期
2 段胜;刘阳;;市场失灵、保费补贴与农业保险发展[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龙春霞,姜俊臣,程伟民,王健;论农业保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年01期
4 郭颂平;张伟;;中国农业保险供需“双冷”的经济解释[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庹国柱;;略论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4期
6 黄亚林;李明贤;;需求供给视角下的农业保险弱质性分析[J];农村经济;2009年03期
7 陈松林;重构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撑新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05期
8 乔海曙;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约束及解除[J];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03期
9 史建民,孟昭智;我国农业保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09期
10 胡亦琴;论农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与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平;对农业保险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金融;2004年24期
2 ;农业保险试点在9省市区启动[J];农家顾问;2004年12期
3 黄山;农业保险需创新思路[J];中国保险;2004年12期
4 施建祥 ,顾宗华;从"云娜"台风谈发展浙江农业保险的必要性[J];浙江金融;2004年11期
5 ;有条件县市要争取农业保险试点机会[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43期
6 张卓,刘杰;对我国农业保险产品创新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4年12期
7 余欣;农业保险渐露曙光[J];中国金融家;2004年11期
8 童帅;;发展农业保险 保障农民增收[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4年09期
9 张连刚;李兴蓉;;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金融经济;2005年14期
10 陈晶晶;;农业保险在行动[J];江西农业科技;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红;;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保险公司激励机制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1)[C];2010年
2 刘素春;程承坪;;农业保险理论进展及一个新的研究视角[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1)[C];2010年
3 李林;王健;;农业保险的消费调研与实证分析[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1)[C];2010年
4 高涛;;我国的农业保险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5 李保华;;在我省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A];山东省保险学会2010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保险强省建设”征文颁奖仪式暨保险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兴灿;;剖析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盲点和难点[A];山东省保险学会2010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保险强省建设”征文颁奖仪式暨保险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毅文;;农业保险将第三次勃兴的思考[A];华东地区保险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魏国勇;;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9 呼应;方兴;;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A];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征集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晓;;农业保险困境的经济学分析[A];“竞争、合作与发展”保险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段佳;安盟与中国分享农业保险经验[N];中国保险报;2001年
2 刘京生;农业保险的两块基石:政策性 补贴性[N];中国保险报;2003年
3 周卫国 杨建雄 吴明虎;农业保险何时火起来[N];中国保险报;2004年
4 记者 刘景鹏;第一家专业性股份制农险公司获准筹建[N];中国保险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仝春建;农业保险需立法保障[N];中国保险报;2004年
6 岩盐;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发展[N];中国保险报;2004年
7 刘钢 宋晓春;湖南农业保险的现状与问题[N];中国保险报;2004年
8 王安然;农业保险的必由途径[N];中国保险报;2004年
9 徐金苗;略论解决农业保险的两难处境[N];中国保险报;2004年
10 陈燕玲 程长虹;理性思考农业保险系统设计[N];中国保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军;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施红;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优化风险配置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张小芹;农业保险持续稳健发展的主体行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4 龙文军;农业保险行为主体互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5 赵君彦;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6 田丽;陕西农产品生产经营中农业保险支持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何文强;理论与制度:我国农业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孙香玉;农业保险补贴的福利研究及参保方式的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刘素春;中国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黎已铭;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明远;浅析地方政府主导下的新型农业保险[D];复旦大学;2009年
2 杜春霞;内蒙古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意愿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3 范晓怡;农业保险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和琳;江西省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5 朱水连;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农民和政府的行为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6 曾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李晓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赵世秀;黑龙江垦区相互制农业保险效益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年
9 刘菲菲;我国农业保险的性质与组织形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石龙;吉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与主体行为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05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90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