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中的国家责任
本文选题:农业巨灾风险管理 + 国家责任 ; 参考:《保险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是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的集合体。在农业巨灾风险管理过程中,国家应当起到主导作用。完善的立法和制度安排是农业巨灾风险管理顺利进行的依据。法律应当对农业巨灾风险管理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行调整。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制度模式包括商业化运作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和公私伙伴合作模式。公私伙伴合作模式应是我国的理想选择。国家参与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包括立法保障、充当最后保险人、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监督管理。我国应建立农业再保险制度、设立国家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发行农业巨灾债券,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立法。
[Abstract]:Agricultural catastrophe risk management is a combination of pure public goods and quasi-public goods. In the agricultural catastroph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the state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Perfect legislation and system arrangement is the basis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e risk management. The law should adjust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e risk management. The institutional mode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e risk management includes commercial operation mode, government leading mode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mode.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mode should be the ideal choice of our country. The main ways for the stat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e risk include the legislative guarantee, the last insurer, the financial support, the tax preference,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China should establish agricultural reinsurance system, set up national agricultural catastrophe risk fund, issue agricultural catastrophe bonds, and formulate and perfect relevant legislation.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机制创新中的法律保障研究”(批准号:10CFX07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研究”(批准号:09BJY1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4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守文;;论税法上的“可税性”[J];法学家;2000年05期
2 季卫东;;依法风险管理论[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3 钟雯彬;公共产品法律调整模式分析[J];现代法学;2004年03期
4 李秋高;;论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的构建——以预防原则为考察中心[J];政治与法律;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玉烨;戈光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模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陈金钊;;“法治反对解释”命题的修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王彬辉;OECD税制绿色化与我国之借鉴[J];城市问题;2004年05期
4 庄乾龙;;从刑法修正案看经济刑法立法走向[J];研究生法学;2012年02期
5 李慧玲;我国环境税收体系的重构[J];法商研究;2003年02期
6 胡佩玉;;对个人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可税性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1年11期
7 张洪波;;警察权的私法转向[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张洪波;季欣蔚;;公共场所中安保义务的分配[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张艳梅;;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浅议[J];消费导刊;2008年14期
10 俞树毅;魏彦芳;;生态税的可税性[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吉利;栗明;;公众参与:治理“庸官懒政”新思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彬辉;;论促进“两型社会”实现之环境税收制度——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为例[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富君;;论财产的可税性[A];财税法论丛(第6卷)[C];2005年
4 刘红霞;;我国税务行政复议的缺陷及其完善[A];财税法论丛(第3卷)[C];2004年
5 史学成;;税收债权民事保护制度的类型化研究[A];财税法论丛(第3卷)[C];2004年
6 王晶;;未取得办学许可而开办的学校是否可以成为纳税人[A];财税法论丛(第3卷)[C];2004年
7 王晶;;浅析对外国常驻代表机构的征税规定——兼论国际税法的另一研究进路[A];财税法论丛(第4卷)[C];2004年
8 闫致勇;;税法适用理论研究[A];财税法论丛(第4卷)[C];2004年
9 熊伟;;非法所得的可税性[A];财税法论丛(第5卷)[C];2004年
10 刘剑文;熊伟;;二十年来中国税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A];财税法论丛(第1卷)[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郑绍红;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的公共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马福军;劳动权的税法保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胡丽;科技风险预防的综合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张秋华;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权的历史梳理与法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何继新;吉林省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喻玲;从一元到多元[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8 陈海锋;刑事审查起诉程序正当性完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颖;我国电子商务C2C模式中纳税主体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继文;公共产品的法律调整模式选择及其制度构建[D];湘潭大学;2010年
3 曲成科;企业合并的所得税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文艳;C to C模式电子商务税收法律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彭昭锋;我国环境税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谢奕;我国企业股权收购所得税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万向东;公司收购所得税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粟文;虚拟货币的国家干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傅晓;附加福利课税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刘轩昊;我国碳税立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明祥;;“风险刑法”的风险及其控制[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2 刘艳红;;“风险刑法”理论不能动摇刑法谦抑主义[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3 薛晓源,刘国良;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1期
4 郑成良;论法律形式合理性的十个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6期
5 彭飞荣;;风险与法律:食品安全责任的分配如何可能[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朱 芒;论我国目前公众参与的制度空间——以城市规划听证会为对象的粗略分析[J];中国法学;2004年03期
7 郝艳兵;;风险社会下的刑法价值观念及其立法实践[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07期
8 魏沂;三峡移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与隐患──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J];战略与管理;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钊;;美国国家公园的国家责任与大众享用机会——美国仙纳度(Shenandoah)国家公园考察[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年02期
2 宗蕊;;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的国家责任[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21期
3 黎建飞;;社会保险中的国家责任[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1期
4 左丙丽;;设立儿童津贴项目的必要性分析——基于公民权利的角度[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9期
5 马丽华;;税收优惠——企业年金的国家责任[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2005年12期
6 阳敏慧;;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权与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雷缪蕊;;域外私人行为的国家责任[J];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8 李磊;;基于社会保障权视角的农村社会保障法之辨析[J];法学论坛;2010年03期
9 王太高;邹焕聪;;民生保障、民营化与国家责任的变迁[J];江海学刊;2011年01期
10 韩燕煦;;“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的最新发展及几个问题[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文龙;;国家责任——中国宪法学新的理论支点[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南海燕;;禁止性补贴对WTO发展中成员方的影响——以国家责任为视角[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3 郭荔宁;曾青云;;国家责任与成人教育盛衰[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宋杰;;WTO内“潜在利益”的保护:一种新贸易干涉工具?──基于国家责任援引机制的观察与评论[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5 牛建平;张爱军;;试论环境犯罪的国际化趋势——兼论环境犯罪的国家责任[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6 周清华;杨雷;;论WTO框架下国际投资领域的国家责任[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7 周清华;杨雷;;论WTO框架下国际投资领域的国家责任[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8 杜雄柏;梁明晔;;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犯罪学根据[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朱清;黄德林;;循环经济法原则探讨[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10 李锴;周辉;;试论建立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的国家责任[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不归;孝道养老与国家责任[N];证券时报;2011年
2 彭兴庭;“民工被打”背后的“国家责任”[N];经理日报;2004年
3 ;驰援海地,以人道和国家责任的名义[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彭湖湾;“讨薪血案”背后的“国家责任”[N];经理日报;2005年
5 刘品新;保护证人——不可懈怠的国家责任[N];中国妇女报;2005年
6 刘品新;保护证人不可懈怠的国家责任[N];检察日报;2005年
7 江涌;“国家责任说”纯属诡辩[N];人民日报;2005年
8 海南大学法学院 王琳;国家赔偿法的本质是国家责任法[N];海南日报;2007年
9 江书程;忠实履行石油人的国家责任[N];中国石油报;2008年
10 舒锋;靠什么消除公众的养老忧虑?[N];珠海特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艳辉;社会救助国家责任模式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林灿铃;论跨界损害的国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3 蒯小明;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发展中的国家责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赵建文;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高彦彬;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杨华国;论跨界环境损害的国际法律责任体系[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李伟芳;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牟文富;论核不扩散条约下的国家责任[D];复旦大学;2009年
9 周丽瑛;外层空间活动商业化的法律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万霞;外交保护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旭光;国际性金融损害的国家责任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许文涛;反恐国家责任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何召壮;从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看跨国核污染的国家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王国锋;跨国污染损害的国家责任[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张伟;论国际损害责任[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6 李心航;跨界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袁文报;论行政许可的国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李爽;论国家责任法上反措施的条件与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凌芳;污染转嫁国际法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李进;论国家责任构成[D];青岛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32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03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