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层面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地区差异——以苏皖川三省六县为例
本文选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地区差异 ; 参考:《财政研究》2013年10期
【摘要】: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进行整体性总结的基础上,为了更深入了解新农合运行情况,本文抽取了江苏、安徽和四川三省六县作为样本县,利用这些样本县2011年新农合运行数据,进行新农合制度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在县域层面上,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农业人口较多的县,新农合制度在参合和筹资水平方面差异不大,补偿范围略有差异,西部地区保障水平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新农合制度发展比较公平。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overall summary of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more deeply, this paper takes Jiangsu, Anhui and Sichuan provinces and six counties as the sample counties. Using the data of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operation in 2011, 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system. At the county level, for the counties with mor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he new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system has little difference in participation and financing level, the compensation range is slightly different, and the security level in the western region is relatively high.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system of rural cooperation is relatively fair.
【作者单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42.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应亚珍;;从制度与管理层面探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绩效[J];中国卫生经济;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雅丽;李亚青;吴联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因病致贫效果指数构建[J];财经科学;2011年10期
2 吕艳霞;申俊龙;;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10期
3 任钢;汪早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永辉;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严勇;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凡;余翔;;国民收入、FDI与地区差异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8年32期
2 姜百臣;马少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满意度分析——基于兴宁市农户调查的Logistic回归模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王双正;;我国CPI地区差异分析及调控建议——基于2003~2008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9期
4 宋瑛;杜跃平;;民间投资和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J];开发研究;2006年05期
5 张佳佳;陶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河南省某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调查[J];商业经济;2011年09期
6 高波;王斌;;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需求弹性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1期
7 曾国平;何薇;;我国服务业引资环境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2期
8 程竹;丁丽;;规模歧视、地区差异与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基于贵州的实证分析[J];西南金融;2010年09期
9 刘大康;;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研究——基于重庆及我国其它地区的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年10期
10 ;信息速览[J];时事报告;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宝清;洪锡熙;吴江鸣;;我国产险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实证分析[A];华东地区保险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胡汉辉;杨煜;;广电系统再造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高小琼;;农民金融资产结构与选择取向的实证分析——以江西为例[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冷雪峰;于英川;;利用索洛模型对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方虹;李沫;刘之彦;;绿色商业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A];第二届中国绿色商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收;吴启芳;;上市公司超额收益率实证分析[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7 吴云勇;;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对策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张学会;赵凯;胡源;王征兵;;陕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障碍因素分析[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9 刘长生;简玉峰;;区域旅游开发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不同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秦迎霞;边策;吴润衡;;人民币升值条件下的纺织品贸易中存在J曲线效应吗[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红梅;广西动态监控药品群众满意[N];人民日报;2006年
2 唐强云;严把四道关口,,确保农民群众用药安全[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3 王春生;两网一证 惠泽百姓[N];西部时报;2007年
4 智文 综合;就业·保障[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崔凌云 特约记者 苏佩芳;皋兰 投资1000万推进县城改造[N];兰州日报;2006年
6 中诚期货 黄付生;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的VaR实证分析[N];期货日报;2006年
7 王树盛;农民看病有保障[N];山西日报;2006年
8 记者 周城波;我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迈上新台阶[N];喀什日报(汉);2007年
9 赵永志;集安市关注民利改善民生[N];通化日报;2007年
10 华泰长城期货研究所 谭远;我国螺纹钢期货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N];期货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火根;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关系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2 王领;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3 毕子男;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伟;中国经常项目的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张梅;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6 胡求光;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章志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春梅;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及实证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黄忠华;信贷约束、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的互动机理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张藕香;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异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鑫;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地区差异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2 王惠慧;收入水平对我国商品住宅价格区域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3 彭天佑;我国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栗慧;基于地区差异的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5 王旭;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赵国健;中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实证分析[D];青岛大学;2011年
7 姜宇星;“信贷工厂”模式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白淼;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赵耀昌;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陆玉莹;信息化对江苏省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64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06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