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我国变额年金市场瓶颈分析及税收优惠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8-08-01 08:11
【摘要】:变额年金,这款欧美市场中的主流保险产品,2011年被引入中国市场后并未收到如预期的良好反响,试点销售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将对我国变额年金市场发展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基于精算模型,探讨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以期为我国变额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Abstract]:Variable annuity, the mainstream insurance product in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markets, did not receive the expected good response after it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in 2011, and the pilot sales revealed a number of problems. Based on the actuarial model,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riable value annuity market in China, and discuss the preferential tax policies in China by using cluster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cluster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tax preferential policy of variable annuity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分类号】:F812.42;F8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冰清;廖朴;;变额年金业务的风险度量与分析[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2 游桂云;张蕾;赵智慧;;微观视角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经济成本精算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11期

3 韩东;李艳敏;王述芬;韩家彬;;国外发展变额年金保险的风险管理经验及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2期

4 谌明超;贺思辉;钱林义;;中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建模及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琛;崔岩;;中外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比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张光先;;企业年金EET税收优惠模式下的免税率与征税率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3 刘飞;;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迟滞的博弈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3年03期

4 尹音频;胡上晴;;基于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下的税收优惠政策探讨——上海市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方案的测算[J];光华财税年刊;2013年00期

5 刘革;邓庆彪;;保单持有人退保行为对变额年金利益保证风险对冲的影响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年02期

6 王增文;;税收优惠、资源配置与效率分析:基于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可持续发展的视阈[J];江淮论坛;2012年03期

7 李秀芳;孙芳;;变额年金的特点及其定价研究——基于二叉树模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年12期

8 袁春旺;;国际变额年金的发展现状及其经验借鉴[J];吉林金融研究;2015年05期

9 吴忠;张鹏;韩琳;;基于特定目标替代率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成本与收益测算[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李秀芳;孙芳;焦永刚;;永久性最低提取利益保证变额年金的公平保证费用定价[J];江苏商论;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雪舟;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的收益协同模型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2 刘洋;我国变额年金保险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3 周娣荃;企业年金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冯倩;基于EET税制的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孙绍播;收益保障型变额年金产品设计[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6 高艳杰;上海市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本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7 代李香;完善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及制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8 李海琳;中国企业年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刘经纶;中国变额年金保险的发展模式与策略[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10 刘立;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寿险公司面临的长寿风险及其应对策略[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猛;王晓军;;我国年金产品的效用比较[J];保险研究;2010年04期

2 郭磊;;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养老保险公司竞争互动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10期

3 王旭;邱华龙;;变额年金在我国的应用及风险管理探讨[J];保险研究;2011年11期

4 高建伟,丁克诠;社会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标准精算模型及模拟分析[J];南方金融;2005年03期

5 刘云龙,姚枝仲,傅安平;中国企业年金发展与税惠政策支持[J];管理世界;2002年04期

6 黄德龙;杨晓光;;中国证券市场股指收益分布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7 王昊;;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J];经济论坛;2007年09期

8 张亚琴;;企业年金制度运行中的税收优惠政策问题[J];人口与经济;2008年S1期

9 张勇,王美今;中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本研究——我国企业年金税收支出的精算统计分析[J];统计研究;2004年08期

10 谢赤,吴雄伟;基于Vasicek和CIR模型中的中国货币市场利率行为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黎;;细究国内首款变额年金保险[J];大众理财顾问;2011年08期

2 魏冬;;弱市催生变额年金保险[J];理财;2011年08期

3 贺柳;;浅议变额年金的发展[J];中国保险;2012年01期

4 朱小川;;关于变额年金产品的监管、法律和发展思考[J];中国保险;2012年03期

5 朱小川;;关于变额年金产品的监管和发展的思考[J];新金融;2012年04期

6 陆洋;;我国变额年金产品如何走出“叫好不叫座”的困境[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08期

7 陈松涛;;试论变额年金的会计处理[J];新会计;2013年05期

8 孙玉淳;;英国保险公司变额年金产品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10期

9 王修文;祝波;;传统险利率风险及变额年金产品风险的评估[J];金融与经济;2010年08期

10 黄登稳;;变额年金保险:一场革命性的变革[J];金融博览(财富);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振中;;变额年金产品的前景分析[A];中国保险学会学术年会入选文集2011(理论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苏娟 郭永姗 刘芳芳;浅析国内外变额年金保险的发展[N];中国保险报;2010年

2 记者 谢柳;变额年金保险五市试点[N];中国保险报;2011年

3 耿鹏志;浅谈变额年金保险[N];中国保险报;2011年

4 早报记者 刘欣;变额年金保险试点启动:销售上限80亿[N];东方早报;2011年

5 记者 俞燕;变额年金试点启动 京沪五市首批入选[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何宁;变额年金保险与创新机遇[N];经济日报;2011年

7 记者 张兰;保监会:启动变额年金保险试点[N];金融时报;2011年

8 记者 黄蕾;券商最宜代售险种:变额年金及投连险[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记者 卢晓平;变额年金险“破壳” 京沪等五地率先试点[N];上海证券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郭斐;变额年金中国破冰[N];中国经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迪;变额年金及最低利益保证的定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蔡晓晴;联合变额年金保险设计及定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方方;变额年金中最低提取利益保证的定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刘洋;我国变额年金保险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5 张爱荣;两类变额年金定价与风险管理策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6 丁江玲;随机死亡率下的变额年金产品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3年

7 刘经纶;中国变额年金保险的发展模式与策略[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张荣名;变额年金的价值评估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孙绍播;收益保障型变额年金产品设计[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10 郭超;变额年金最低保证利益风险控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56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156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d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