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如何在老龄化社会解决养老保险资金短缺问题?

发布时间:2018-10-23 20:57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也在不断改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因出生率降低和平均寿命延长所导致的人口老龄化(当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7%时)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及危机尤为值得关注,而因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公共养老保险金缺口成为了,不可回避、亟需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步弱化,公共养老保险金的重要性正在显著增长因此,为了解决公共养老保险危机,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了必须的选择。以上是此篇论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在原有的Pay-As-You-Go的公共养老保险体系中,正值工作年龄的年轻一代通过支付养老保险成为了老年人获得养老金的保障。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人口扶养比出现变化,年轻劳动力供给逐渐短缺,能够支撑原有养老保险体系的人口结构发生巨变,财政平衡由此打破。 而在中国,老龄化问题更有不同于其在其他国家的特点。中国老龄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速度更是极其迅猛。而老龄人口中的高龄人口比重较高也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之所以在中国尤为棘手是因为中国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局面,缺少足够的财力和能力来解决问题。 据统计,中国公共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在2013年将达到13.8万亿元人民币,个人账户的空帐数额将达到2.21万亿元人民币,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基于目前由社会统筹和个人支付构成的基本养老体系,现存的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缓解。 从长期来看,资金缺口主要是由人口老龄化造成的,而从短期来看,资金缺口体现在由转型导致的个人账户空帐(即挪用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去填补转型前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缺口)。因此,对制度的完善也将从这两个维度进行。 在本篇论文中,作者将通过分析、比较和总结日本、韩国、瑞典和智利的改革路径,对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日本和韩国与中国具有相近的文化和社会基础,对待养老,三国都逐渐从家庭养老逐渐向社会养老方向过渡。而三国在老龄化进程中都体现了发展速度快、老龄化程度高的特点。因此,选择日本和韩国作为中国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的借鉴案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应对由老龄化导致的养老金资金缺口问题时,两国均选择了渐进式的改革方法,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率、提高缴费率和合理投资方式以提高收益等方式开源,以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降低支付率等方式节流,并通过由定额缴费向定额支付的模式改变缓解了养老金资金短缺问题。 而在解决转型所导致的空帐问题上,智利和瑞典一直被视为经典的范例。两国虽然选择了不同的路径,然而无论是瑞典的名义个人账户制度还是智利的养老保险私有制改革,政府都通过承担转型成本、提供最低养老保障和加强监督管理等方式保证了养老保险体系的充分性和持久性。此外,两国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养老保险中的累积制部分,即个人养老金收益由其养老金缴费及投资选择所获收益决定。尤为应当引起注意的是瑞典所采取的将平均寿命与养老金收益相联系的自动调节机制在老龄化社会中能够相当有效的缓解资金短缺问题。 在分析和比较了日、韩、智利和瑞典的改革方案之后,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因老龄化而导致的公共养老保险资金短缺问题呢? 首先,逐渐提高养老保险的受益年龄是当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其次,建立将收益与平均寿命相关联的自动调节机制也是应对老龄化背景下公共养老保险危机的良方。此外,在更高层级进行统筹的、存量更大的养老保险基金将成为国家应对养老保险财政危机的最后手段。为了应对财政危机,追逐更大的收益是有效的方式之一,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对于投资的逐步放宽将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而私有制养老保险的发展也将成为公共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需要注意的是,逐利所带来的风险增长不应当由参保人承担,国家提供的最低保障将进一步促成公共养老保险再分配功能的实现,也有效规避了放宽金融市场限制所带来的风险。除此之外,加强监管、提高公共养老保险的透明度是保证公共养老保险能够吸引更多参保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总的来说,公共养老保险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不可回避,需要政策制定者以更加合理的制度设置予以解决,以保证国民在老年时不会生活在贫困中。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42.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洁;甘肃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2 张雅丽;从养老保险的历史沿革,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J];经济师;2003年10期

3 刘荣茂,刘妍;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4 彭林;;菏泽市建立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长效机制[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年08期

5 朱祝霞;闫俊;;养老保险费改税税率确定浅析[J];税务研究;2011年06期

6 张方学;;对我国老龄人口保险的对策研究[J];华北金融;1989年02期

7 邓朝忠;大竹县给村干部办养老综合保险[J];农村经济;1991年12期

8 冯志龙;沈亦明;;农村独生子女(或两女)父母养老保险研究[J];经济评论;1992年04期

9 王纯禄,郭德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困难[J];中国民政;1994年03期

10 杨志英;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思路[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旺庭;许萍艳;董南萍;;对非公有制经济参加养老保险的思考[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宋智勇;;个体私营企业养老保险难浅析[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骆忠学;;对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重大意义的一点认识[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年第3期(总第87期)[C];2011年

4 刘仁华;蔡康全;;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忧思与求解[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王建宁;;关于地勘系统职工养老保险社会化问题的若干思考[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郑小刚;葛京凤;魏静;;通过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透视征地补偿标准[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邓志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9 李爱;;改革开放30年山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与展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10 侯仲华;徐秋花;;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和对策[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绥阳站记者 石芝谋;绥阳农村“两户”养老保险提升幸福指数[N];遵义日报;2008年

2 孙鹤 王巍 记者 韩雪洁 李娜;农村独女户养老保险试点启动[N];吉林日报;2008年

3 记者 吴轶群 实习生 蒋丽丽 通讯员 何建飞;解开龙翔人参保数字大跳跃的“魔法”[N];嘉兴日报;2008年

4 白江宏邋申建军;阿荣旗农民纷纷为养老投保[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5 记者 李玉梅;全省村干部养老保险年内办理完毕[N];金昌日报;2008年

6 记者 张卫婷;村官退休有“保险”[N];酒泉日报;2008年

7 记者 孙传海 通讯员 杜俊龙;中旗为700多名退牧转移牧民办理养老保险[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8年

8 记者王新德、通讯员刘涛;玛纳斯县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N];昌吉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有仓;阳泉市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发展[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林春生;铜陵农民养老保险全覆盖[N];安徽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玮玮;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童文胜;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及其本土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胡秋明;可持续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理论与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沈诗杰;我国城市养老保险现状及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李红军;论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周国良;上海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和数值模拟[D];复旦大学;2003年

7 范海东;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于凌云;养老保险、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张水辉;中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邱晓彦;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与个人所得税缴纳激励联动模型[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忱;如何在老龄化社会解决养老保险资金短缺问题?[D];南京大学;2013年

2 张帆;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李凯;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D];西北大学;2010年

4 吴杰伟;关于天津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关琪瑜;不同群体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颖;河北省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雨田;我国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慧;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洋;城乡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朱亚军;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90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290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5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