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分析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台湾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分析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央民族大学》 2013年
台湾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分析与研究
张帆
【摘要】:养老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同向而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受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社会发展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老龄化社会中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历程,发掘该地区养老保险变迁的路径,分析该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模式,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首先从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发展的三个阶段对我国台湾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历史进行一个详细全面的介绍与归纳;其次,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思的路径依赖理论来分析与研究我国台湾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历程,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三个角度来对台湾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历程进行阐述,总结与归纳出台湾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特点;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台湾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目标模式,并对这种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阐述。 为了对台湾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变迁进行分析与研究,本研究运用了定性的研究方法以台湾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访问的方式来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类,运用路径依赖理论来分析台湾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历程。 台湾地区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从传统家庭养老阶段到政府保障养老阶段的过渡,到现在发展为现代的社会养老保险阶段。台湾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过程是伴随着台湾经济开放化、政治民主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的过程而不断向前推进的。台湾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路径受政治民主化的因素影响较为深远,于是形成了现阶段以“国民年金”为基础,以劳工养老保险为主,辅以军公教、农民等其他各类群体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使得台湾未来养老保险制度朝着“多元--面覆盖”的方向发展。 台湾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分析与研究的结论主要有:第一,台湾养老保险制度路径选择的基础是国民党政府在大陆执政时期所使用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也是台湾后来养老保险制度路径依赖的初始条件;第二,随着20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发展,台湾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由原来较为单一型转变为多元全面覆盖型,台湾现阶段的多元全覆盖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台湾政治博弈的结果。台湾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中政治因素成为重要的砝码。第三,台湾地区“多元--面覆盖”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保障范围广泛、保障内容多样的优势,但这种养老保险制度在台湾地区施行后也存在着可持续性差、不公平以及碎片化的劣势,影响台湾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台湾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过程,以及台湾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路径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台湾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目标模式,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台湾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的路径依赖受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影响,但政治因素成为台湾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致使台湾最终形成了全面多元的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42.6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光志;;多元化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构[J];长白学刊;2008年01期
2 王能;;制度变迁理论对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9年05期
3 宋士云;;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变迁的思考——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阐释[J];江汉论坛;2007年09期
4 李迎生;从分化到整合: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起源、改革与前瞻[J];教学与研究;2002年08期
5 张颖,范思凯;台湾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评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肖金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及创新[J];人口与经济;2004年03期
7 尹豪;龚莹;;中国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社会保障[J];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8 张广翠;;中国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及面临的挑战[J];人口学刊;2008年04期
9 郎大鹏;;中国台湾地区社会保障供给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吕学静;;台湾老年保障制度体系的建立与改革[J];社会保障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4 张洪波;徐苏宁;;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5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6 潘艳红;;论行政垄断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7 侯作前;周鲁耀;王伟;;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法分析——兼论地方的经济调控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杨善发;;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渊源、流变与当代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郭继;;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立法选择——以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交叉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一;;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时红秀;张亦工;;合作定价权:农民如何提高对土地的产权实施能力[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4 常慧娟;;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李毅;;民营房地产业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1(2003)[C];2004年
7 王娜;邱琦;;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与普及[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偲;钟世霞;;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9 郭雪松;邹娟;梁瀚文;刘俊新;;苕溪流域典型村落水污染特征调查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10 耿殿铭;;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其建设发展的研究[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章于芳;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接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何勇生;保险监管的国际比较与我国保险监管的法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武辉;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会计准则的政策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郝柱;农民工社会福利服务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闫恒超;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徐平平;农地城市流转的交易成本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雍新琴;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文艳;建国后土地与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历史演变[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2 黄闯;;供需非均衡条件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3 于秀丽;;日本生活保护制度的经验、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6年04期
4 武深树,邓真惠;构建非均衡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J];当代财经;2003年01期
5 香伶;;关于养老保险体制中再分配累退效应的几个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郑功成;加入WTO与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J];管理世界;2002年04期
7 郑秉文;;中国社保“碎片化制度”危害与“碎片化冲动”探源[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8 曾少军;;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9 彭文平;制度变迁理论的新动向[J];经济学动态;2000年07期
10 李珍;刘子兰;;西方社会保障主要理论及其政策主张回眸[J];经济学动态;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冼青华;;试论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5期
2 周延;姚晓黎;;政府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中责任和义务的缺失及完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徐君卿;;浅议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的改革[J];科学之友(B版);2006年11期
4 郭英立;秦颐;;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路径选择及若干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5 张国菊;;对非公有制经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7期
6 夏敬;;中国企业年金发展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12期
7 高卫东;;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选择的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05期
8 郑文阳;;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10期
9 马丽梅;;我国养老保险转制成本[J];企业研究;2010年24期
10 温晶峰;;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途径探讨[J];中国商界;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林;;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借鉴与启示[A];江苏老年社区服务——学习贯彻老年法暨老年社区服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西北大学社会事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养老保险制度对接:关中-天水经济区纵深发展的重要环节[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顾万勇;;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思考[A];江苏省劳动学会换届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西北大学社会事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养老保险制度对接:关中—天水经济区纵深发展的重要环节[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5 周敦久;;浅谈非公有制经济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整与创新[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和田要;彭萍;;日本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构造和养老金保险制度的比较[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7 邓大松;胡宏伟;;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及其改革回顾[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庄序莹;范琦;刘磊;;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构想及收支方案测算——以上海市事业单位为例[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军;;北京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就及思考[A];当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1期)[C];2009年
10 宋明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机制研究[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贵;[N];吉林日报;2009年
2 安徽大学法学院 高尚;[N];江淮时报;2009年
3 李艳 谭海波 马沫;[N];陕西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陈听雨;[N];中国证券报;2011年
5 记者 梁生红;[N];张掖日报;2009年
6 李洁;[N];法制日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 肖擎;[N];长江日报;2010年
8 记者傅春秘 通讯员李海艳 王文秋;[N];秦皇岛日报;2010年
9 贾峰 李中来;[N];青岛日报;2011年
10 张书泽;[N];河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珍珍;城乡统筹就业中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星;我国养老表现制度经济分析及运行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石宏伟;我国城乡二元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创新[D];江苏大学;2007年
4 林志宗;养老保险基金收益保障机制及其运营模式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邹德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效率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6 苗红军;中国城镇职工推迟退休年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周国良;上海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和数值模拟[D];复旦大学;2003年
8 卢海元;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陈怡洁;台湾家庭在沪居住模式与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10 李红军;论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代云;山西省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邓宏林;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田秋园;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海阳;养老保险制度、人力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邵宏博;基于财政职能视角的葫芦岛市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李玮;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困境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黄海明;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曹晶晶;俄罗斯“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郭立厦;山西省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陈倩;英国养老保险制度市场化改革的主导因素及成效评析[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台湾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分析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49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