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7 12:50
【摘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持续深入,我国的劳动力就业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以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的人口大量增加,灵活就业模式的异军突起已然取代传统就业模式成为我国就业模式的主流,为缓解就业难题另辟蹊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指出,要积极引导老百姓接受新的就业模式,拓展多元化的就业形式,倡导自谋职业,支持自主创业。 自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就从试点城市开始,探寻灵活就业群体的养老保障途径。但时至今日,一方面,许多灵活就业人员受经济收入等因素的限制无力参加养老保险,如此庞大的就业人群的养老保障缺失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另一方面,诞生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与灵活就业群体兼容性不佳,二元化、反向激励等问题突出。灵活就业群体普遍低缴费水平、低缴费年限的“双低”参保模式给养老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函需从灵活就业人员自身的缴费承受力、对养老保险的认知与期待及养老保险制度的适配性、灵活度上加以探索和研究。 本文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及收入再分配三大理论为基础,首先就灵活就业养老保障相关的专有名词进行深入的分析阐述,并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设立至今的发展脉络进行简明的梳理;其次,结合福建省灵活就业群体的群体特征分析和现行养老保险法律法规解读,通过实证分析手段揭示了福建省灵活就业群体参保率较低的现象是灵活就业群体自身的经济收入、年龄、文化程度等自身因素和养老保险政策的满意度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最后,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典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探索和实现“提高灵活就业群体参保率”和“有效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双赢发展,从征缴机制、养老金激励机制、完善法规、健全扶持政策等方面提出促进福建省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42.67
本文编号:2527795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42.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功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J];劳动保障通讯;2003年03期
2 翟雅娟;丰晓颖;;走出社保边缘化——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雏议[J];中国劳动保障;2007年10期
3 吴伟;;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规模估算[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1期
4 莫官创;刘灿霞;;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集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5 关力;亚当斯及其公平理论[J];管理现代化;1988年04期
6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公安厅关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J];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2002年02期
7 徐丙奎;;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陈淮;非正规就业:战略与政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9 邓大松;孟颖颖;;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新思路[J];经济纵横;2008年07期
10 刘小毛;;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初探[J];市场论坛;2013年06期
,本文编号:2527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527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