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长沙市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17:46
【摘要】: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群体失能的概率也相应提高,对长期护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部分国家选择通过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来应对日益加重的长期护理负担,其中以美国的商业性模式以及德、日两国的社会性模式最为典型。据我国第四次城市及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的不完全统计,在老年人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仍有18.3%的老年人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总数达4063万人。鉴于我国家庭规模缩小、医疗护理费用高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等现实问题的存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近几年,我国各试点城市积极响应国家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号召,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均对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尤为关注。本研究选取长沙市作为试点,探索该地区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以期为今后制定全国统一的制度积累经验。文章首先横向对比了美国与德国、日本的两种不同发展模式,以此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目前各试点的启动情况,系统阐述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实践。本研究将被调查者分为退休老年人群和在职人员两类,分别使用不同的问卷开展调查,在调查中长沙市老年人对长期护理服务表现出强烈的需求,而在职群体相较于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更倾向于社会保险性质的长期护理保险。基于上述调查,本研究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得出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模式更适合长沙市当前形势的结论,并据此提出长沙市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框架和对策建议。
【图文】:

层次图,消费理论,层次发展,老年人


图2.〗马斯洛需求层次图逡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随之向更高层次发展。通常情况是,当人们某会自然而然地向高一层次的需求发展,对更高为的动力。逡逑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国民。对有护理需求的老年人来说,他们所希望得单的生活起居护理,精神层面的关怀和照护需求层次理论解释了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层次发展的现象。随着老年人对精神护理、心所提供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于社会保构而言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逡逑期消费理论逡逑消费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

变化规律,内消,消费理论,群体生活


图2.2消费与储蓄变化规律图逡逑消费理论,按照收入的变化规律,可以大致这一时期内消费大于收入,因为参加工作的时期未来收入会有所增加,所以在这一时期,个甚至出现举债消费的情况;逡逑这一时期内收入大于消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段的消费占收入的比重会有所下降,收入的一余大部分则用于储蓄;逡逑即退休以后的阶段,这一时期内消费大于收入还要承担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因此,长务而产生的花费进行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减年群体生活水平的提高。逡逑理论逡逑一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4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殷俊;李晓鹤;;法国长期护理津贴制度分析与经验借鉴[J];保险研究;2015年11期

2 谭睿;卢婷;;长沙市老年长期护理费用测算及保障制度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3 李军;;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宋泓娟;;“家庭医疗保险包”视角下的老年长期护理模式构想[J];知识经济;2014年15期

5 袁彩霞;;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述论[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年08期

6 诸晓玲;石人炳;;我国家政养老服务建设探析[J];江苏商论;2013年06期

7 何玉东;孙n\溪;;美国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保险研究;2011年10期

8 邱鹏;长期护理保险: 我国健康险市场未来的发展点[J];上海保险;200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马向东;;长期护理保险的改革路径[N];中国保险报;2017年

2 张伟楠;;保险业助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N];中国保险报;2017年

3 白剑峰;;我国家庭平均规模为3.35人[N];人民日报;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晓;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供需分析及护理保险制度的建构[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2 王蓓;湖南省长期护理保险供求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4年

3 徐萌;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4 常彩;上海市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缴费率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5 王新;上海市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53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653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7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