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型台风巨灾保险基金设计
本文关键词:跨区域型台风巨灾保险基金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是自然灾害损失大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而且损失严重,台风是常见灾害之一。据统计,2001年至2010年间年均登陆我国的12级以上强台风为3.2个,平均损失高达344.3亿元,同时造成300多人死亡。我国现有的巨灾风险管理模式以灾后政府财政资金救助为主,补偿形式单一;2014年推出的深圳、宁波巨灾保险制度虽然尝试了新的风险补偿方式,但限于制度对政府资金的依赖性,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政策环境上,政府希望建立有效的巨灾保险制度,市场环境上,保险行业持续发展,巨灾保险潜在需求巨大。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在综合灾害经济学、环境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探讨了台风风险的可保性及其分散途径。通过对比分析现有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建立跨区域型台风巨灾保险基金,并详细探讨了该基金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最后,以极值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为出发点,本文运用VaR模型、CVaR模型和GPD分布下的POT模型模拟台风巨灾损失强度分布,结合复合泊松过程测度基金初始规模,并对不同地区进行台风巨灾风险区划。本文通过定量研究对跨区域型台风巨灾保险基金的初始筹建阶段进行了细致规划,兼顾效率与公平,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实证方法上,本文根据数据的特征选取更合适的模型方法,使实证结果更加有效、可信,为台风巨灾保险的开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证研究支持。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首先,本文根据传统保险理论提出台风巨灾风险具有独特的可保性,对比各种风险分散途径,并提出以台风巨灾保险基金为风险分散机制的核心。在分析现有模式的优、劣势之后,最终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台风巨灾保险分散模式。其次,本文提出跨区域型台风巨灾保险基金的性质是由各地政府联合出资,以政府为主导,以商业保险公司为支撑,以提供再保险为主要形式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台风单项巨灾保险基金。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基金的目标和要求,构建以基金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组织结构,从资金来源、运行支出和损失分担机制三个方面设计基金的运作模式,最后对初步筹建跨区域型台风巨灾保险基金的资金分配和业务开展进行阐述。最后,本文使用实证模型对台风巨灾损失的规模进行测度,并划分风险区划。运用GPD分布下的POT模型拟合台风巨灾损失强度,结合复合泊松过程测度初始规模,用VaR、CVaR模型设计损失补偿机制。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将11个沿海地区划分为3个缴费等级,根据缴费等级施行差异化保费征收政策,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下确定初始资金分配比例。
【关键词】:跨区域型 台风巨灾 巨灾保险基金 损失规模测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42.64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4
- 第一章 绪论14-21
- 第—节 研究背景14-15
- 第二节 研究意义15-16
- (一) 理论意义15-16
- (二) 应用价值16
- 第三节 思路与方法16-18
- (一) 研究思路16
- (二) 研究方法16-18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范围界定18-20
- (一) 研究内容18-19
- (二) 研究范围界定19-20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20-21
- (一) 创新20
- (二) 不足20-21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1-32
- 第一节 相关理论方法21-26
- (一) 极值理论21
- (二) 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的阈值模型21-24
- (三) VaR模型24
- (四) CVaR模型24-25
- (五) 灰色系统理论25-26
- 第二节 国内外台风巨灾基金研究文献综述26-32
- (一) 设立巨灾保险基金的研究综述26-28
- (二) 台风巨灾风险的研究现状28-31
- (三) 小结31-32
- 第三章 台风巨灾风险分散模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2-43
- 第—节 台风巨灾的可保性探讨32-35
- (一) 台风巨灾的不可保性33
- (二) 台风巨灾的可保性33-35
- 第二节 台风巨灾风险分散途径35-37
- (一) 非市场分散途径35
- (二) 市场分散途径35-37
- 第三节 现有台风巨灾保险模式及存在的问题37-40
- (一) 深圳模式37-38
- (二) 宁波模式38
- (三) 佛罗里达飓风巨灾基金38
- (四) “三位一体”巨灾保险模式的弊端38-39
- (五) 佛罗里达飓风巨灾基金模式在我国的局限性39-40
- 第四节 跨区域型台风巨灾保险基金的优势40-42
- 第五节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跨区域型台风巨灾保险基金方案设计43-62
- 第一节 跨区域型台风巨灾保险基金设计目标与思路43-44
- (一) 基金的性质43
- (二) 基金的目标与要求43-44
- (三) 基金的设计思路44
- 第二节 跨区域型台风巨灾保险基金的组织结构44-49
- (一) 基本组织结构44-47
- (二) 二元式多级基金组织结构47-49
- 第三节 跨区域型台风巨灾保险基金的运行机制49-57
- (一) 资金来源50-53
- (二) 运营支出53-54
- (三) 损失补偿机制54-57
- 第四节 跨区域型台风巨灾保险基金的初始建立57-60
- (一) 保险基金初始资金分配57-60
- (二) 强制性台风巨灾保险60
- 第五节 本章小结60-62
- 第五章 跨区域型台风巨灾保险基金的实证研究62-86
- 第一节 台风巨灾损失强度及基金初始规模估算62-72
- (一) 估算思路62
- (二) 数据来源62-63
- (三) 数据处理63
- (四) 台风巨灾损失强度分布的参数估计63-69
- (五) 台风巨灾保险基金初始规模测算69-72
- 第二节 基于台风巨灾损失强度分布的VaR值与CVaR值估计72-76
- (一) VaR值的估计与检验72-74
- (二) CVaR值的估计与检验74-76
- 第三节 台风巨灾风险区划与初始资金分配比例确定76-84
- (一) 测算思路76
- (二) 指标选取76-79
- (三) 数据来源79-80
- (四) 实证方法80
- (五) 处理原始数据80-82
- (六) 实证结果82-83
- (七) 巨灾保险基金的初始资金分配比例83-84
- 第四节 本章小结84-86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86-90
- 第一节 研究结论86-87
- 第二节 政策建议87-90
- 参考文献90-96
- 附录96-101
- 致谢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和;对建立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5年07期
2 刘京生;促进我国巨灾保险发展[J];中国金融;2005年07期
3 杨凯,齐中英,孔石;对巨灾保险定价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6期
4 王祺;欧盟巨灾保险体系建设及对我们的启示[J];上海保险;2005年02期
5 杨凯;齐中英;黄凤;;我国发展巨灾保险所面临的供需不足分析及建议[J];商业研究;2006年06期
6 胡群英;;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邓国取;罗剑朝;;美国农业巨灾保险管理及其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贾晓琴;;浅谈巨灾保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J];北方经贸;2007年03期
9 米建华;龙艳;;发达国家巨灾保险研究——基于英、美、日三国的经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10 陶正如;陶夏新;;巨灾保险衍生品[J];自然灾害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宝华;;中国巨灾保险债券的运作机制构想[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2 刘强;滕渊;;构建与完善我国巨灾保险体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慧彦;李冲;朱平安;;对我国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思考[A];全国巨灾风险管控与巨灾保险制度设计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易立新;张芳;周超;;国外巨灾保险制度体系评介分析[A];全国巨灾风险管控与巨灾保险制度设计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曾立新;孙立娟;;巨灾保险制度下如何鼓励社会防灾减灾积极性——基于美国巨灾保险项目的经验[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6 叶新;;我国发展巨灾保险的条件分析[A];“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快又好发展山东保险业”论文评选[C];2006年
7 魏丽;齐s,
本文编号:272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7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