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基于区域差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合理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23:05

  本文关键词:基于区域差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合理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些年,我国政府一直在通过试点进行探索,以寻找一个符合我国国情和“普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以有效解决城乡居民的养老问题。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全国不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区域差异比较突出。区域差异的存在决定了城乡养老保障水平会有所差别,但是这些差异又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而且以当前的城乡居保水平难以保障居民老年时期的基本生活需要。短期内要实现“普适性”的养老保障水平目标存在很大的挑战。基于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区域差距大、保障水平低的现状,亟需设定一个合理的基础养老金水平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城乡居民养老问题的解决已成为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考量。因此,从区域差异的视角研究城乡居保水平,并优化完善各区域的城乡居保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使用社会保障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采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统计数据,选用统计与计量等数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区域差异的视角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文章从经济、人口和社会三方面分析定义区域差异,在整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障等相关概念及梳理相关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城乡居保的运行环境进行了区域划分,同时根据区域划分出的结果,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剖析了城乡居保的区域适应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各区域的城乡居保水平的合理性,最终提出调整优化各区域城乡居保制度的方案、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本文主要结论包括:(1)城乡居保的区域差异特征比较突出,可将31个省划分为三类区域。(2)城乡居保区域适应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社会养老方式与家庭养老方式在各区域的适应性都较好,个体自我养老在第Ⅲ类区域的适应性较强,在其余区域适应性较差。(3)城乡居保制度优化方案:Ⅰ类区域基础养老金设定为330元/月,最低缴费档次为当地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的4%,相应的最低政府补贴为250元;Ⅱ类区域基础养老金设定为290元/月,最低缴费档次为当地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5%,政府补贴为200元;Ⅲ类区域基础养老金设定为260元/月,最低缴费档次为当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政府补贴为180元。本文特色和创新点包括:(1)研究视角的创新。根据城乡居保实施环境的不同,从经济、人口和社会三方面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区域的划分。(2)研究内容的特色:采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对城乡居保制度的区域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城乡居保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强弱的适应性;对各区域城乡居保水平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为三类区域城乡居保制度提出了优化方案。
【关键词】:区域差异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水平 适应性 合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42.6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0
  • 1.1 选题立据与研究意义13-15
  • 1.1.1 问题提出13-14
  • 1.1.2 研究意义14-15
  • 1.2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15-16
  • 1.2.1 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障适度水平的研究15
  • 1.2.2 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选择意愿的研究15
  • 1.2.3 关于区域差异视角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研究15-16
  • 1.2.4 研究述评16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16-17
  • 1.3.1 研究目标16
  • 1.3.2 研究内容16-17
  • 1.4 研究创新点与重点、难点17-18
  • 1.4.1 研究创新点17-18
  • 1.4.2 研究重点、难点18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8-20
  • 1.5.1 研究方法18
  • 1.5.2 技术路线18-20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介绍20-28
  • 2.1 相关概念界定20-22
  • 2.1.1 区域与区域差异20-22
  • 2.1.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概念22
  • 2.2 相关基础理论介绍22-28
  • 2.2.1 区域不均衡发展理论23-24
  • 2.2.2 养老保障—经济理论24
  • 2.2.3 养老保障—需要层次理论24-25
  • 2.2.4 养老保障—消费理论25-27
  • 2.2.5 有限财政责任观点27-28
  • 第三章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环境的区域划分28-42
  • 3.1 区域划分的理论基础28-29
  • 3.2 区域划分指标体系的构建29-31
  • 3.2.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29-30
  • 3.2.2 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30
  • 3.2.3 指标体系的构建30-31
  • 3.3 区域划分的方法选择31-32
  • 3.3.1 主成分分析31-32
  • 3.3.2 聚类分析32
  • 3.4 区域划分的聚类32-42
  • 3.4.1 数据标准化33-34
  • 3.4.2 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34-35
  • 3.4.3 变量主成分分析35-39
  • 3.4.4 样本聚类分析39-42
  • 第四章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区域适应性分析42-66
  • 4.1 研究方法与指标确定42-47
  • 4.1.1 研究方法42
  • 4.1.2 指标选择42-47
  • 4.2 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47-49
  • 4.2.1 数据来源47-48
  • 4.2.2 模型构建48-49
  • 4.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区域适应性分析49-66
  • 4.3.1 个体自我养老区域适应性分析49-53
  • 4.3.2 家庭养老保障区域适应性分析53-60
  • 4.3.3 社会化养老保障区域适应性分析60-66
  • 第五章 各区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合理性分析66-93
  • 5.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现状66-73
  • 5.1.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特点66-68
  • 5.1.2 各省区市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水平分析68-69
  • 5.1.3 各省区市城乡居民缴费负担分析69-71
  • 5.1.4 各省区市对城乡居保补贴水平分析71-73
  • 5.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适度水平分析73-80
  • 5.2.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适度水平判断标准73-74
  • 5.2.2 各区域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适度水平74-78
  • 5.2.3 基于适度水平的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水平分析78-80
  • 5.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合理性分析80-87
  • 5.3.1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合理性分析81-84
  • 5.3.2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合理性分析84-87
  • 5.4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优化87-93
  • 5.4.1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水平优化87-89
  • 5.4.2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水平优化89-91
  • 5.4.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整体优化91-93
  • 第六章 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93-99
  • 6.1 Ⅰ类区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的政策建议93-95
  • 6.2 Ⅱ类区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的政策建议95-96
  • 6.3 Ⅲ类区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的政策建议96-98
  • 本章小结98-99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99-101
  • 7.1 研究结论99-100
  • 7.2 研究展望100-101
  • 参考文献101-106
  • 附录106-10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108-109
  • 致谢109-1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英君;郑军;;我国二元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反思与重构:基于城乡统筹的视角分析[J];保险研究;2010年04期

2 张海川;郑军;;2001~2009: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适度水平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07期

3 李珍;王海东;;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2期

4 刘苓玲;李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保险研究;2012年02期

5 金相郁;中国区域划分的层次聚类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2期

6 薛惠元;曹立前;;农户视角下的新农保政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605份问卷的调查分析[J];保险研究;2012年06期

7 施晓琳;;论非均衡性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从经济发展水平看[J];理论探讨;2006年06期

8 李先德;王士海;;城乡统筹下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需求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10期

9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J];中国劳动;2014年03期

10 李琳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中有关问题分析与建议[J];就业与保障;2013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区域差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合理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81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1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