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险偿付能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寿险偿付能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中国保险业也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全国保费收入冲破2万亿元大关,提前完成了“十三五”保险规划目标。这标志着中国保险市场正在不断完善,但与此同时保险业也面临着困难和风险,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就是其中之一。随着保险业竞争,很多寿险公司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的危机。这无疑对保险业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威胁。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能紧跟住时代的步伐。本文通过结合国外监管的相关规定并结合自身的情况,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保险市场的监管规定进行了一些实证和理论分析:第一方面,从绪论出发,围绕国内外所现有的理论基础,对现阶段监管市场做了一些概述,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点。第二部分本文介绍了有关偿付能力的一些理论基础,以及阐述了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重要性和影响它的一些原因。第三部分,本文介绍了一些国外的寿险市场监管体系的方法和内容,其中是以美国和欧盟体系为主要的介绍对象,进行相关理论的介绍以及发展的历程。例如:包括欧盟的法定偿付能力额度,以及美国的静态财务指标干预(包括IRIS,FAST)和风险自本法(RBC)。第四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也是论文主要创新点所在,本文的重点是利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国内有代表性的8家寿险公司2010年—2012年的财务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比较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水平,指出我国目前监管体系的不足与欠缺之处,对国内寿险企业的偿付能力状况作出评价;最后一章,本文就现阶段我国监管现状,对我国的一些监管指标和相关的监管规定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 偿付能力监管 因子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42.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5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0.2 国内外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研究综述11-13
- 0.2.1 国外研究11-12
- 0.2.2 国内研究12-13
- 0.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13
- 0.4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13-15
- 0.4.1 创新13-14
- 0.4.2 不足14-15
- 1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与偿付能力监管的理论基础15-19
- 1.1 偿付能力概述15-18
- 1.1.1 偿付能力15
- 1.1.2 偿付能力额度15-16
- 1.1.3 偿付能力的影响因素16-17
- 1.1.4 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风险17-18
- 1.2 偿付能力监管概述18-19
- 1.2.1 偿付能力监管涵义18
- 1.2.2 偿付能力监管的必要性18-19
- 2 国外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方法及借鉴19-26
- 2.1 欧盟的偿付能力监管19-21
- 2.1.1 关于欧盟的偿付能力监管内容及其发展19
- 2.1.2 关于欧盟指令 II 改革的进程19-21
- 2.2 美国偿付能力监管方法分析21-26
- 2.2.1 风险资本要求法(RBC)22-23
- 2.2.2 美国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23-26
- 3 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6-31
- 3.1 我国寿险偿付能力监管发展历史26-27
- 3.2 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内容27-29
- 3.2.1 约束最低资本金27
- 3.2.2 监管充足水平和测算标准的规定27-28
- 3.2.3 分级监管28
- 3.2.4 严格的惩罚措施28-29
- 3.2.5 动态偿付能力监管试行阶段29
- 3.3 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存在的问题29-31
- 4 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实证分析31-40
- 4.1 背景介绍31
- 4.2 实证分析31-38
- 4.2.1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31-32
- 4.2.2 样本数据与指标32-38
- 4.3 结论38-40
- 5 完善我国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40-48
- 5.1 监督预警指标的优化41-42
- 5.2 保证监管指标体系真实性的相关配套措施42-48
- 5.2.1 监管会计信息的完善42-45
- 5.2.2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的正确运用45-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景雄;;地方保监局在偿付能力监管中的作用[J];中国保险;2006年06期
2 任雁飞;;我国财险企业偿付能力监管现状及改进建议[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18期
3 任韬;王文举;;偿付能力监管中审核问题博弈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年05期
4 吉彩红;;论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发展[J];管理学刊;2010年01期
5 唐照宇;;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6 邓丽;;论我国寿险偿付能力监管[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7 黄志军;;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研究[J];北方经贸;2011年08期
8 韩猛;;欧盟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Ⅱ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未来与发展;2012年04期
9 本刊编辑部;;保监会启动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设[J];金融科技时代;2012年05期
10 刘兵;;构建偿付能力监管体系需处理好六大关系[J];中国金融;2012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曾文革;温融;;后金融危机时代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2)[C];2010年
2 陈文辉;;与时俱进,推进中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设[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3 袁敏;;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研究——基于欧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Ⅱ[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4 孟生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模型[A];2003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尹成远;马万韬;李兆涛;;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第二支柱”的比较与借鉴[A];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4[C];2014年
6 王丽珍;;偿付能力监管下的风险规模与资本决定——基于我国财险公司的实证分析[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7 徐英;;日本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及对我国的借鉴[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2)[C];2010年
8 朱文革;;全球金融危机对保险公司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监管的影响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新涛;陈政;;我国加入WTO后完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应对[A];甘肃保险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桃源;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筑起防范风险屏障[N];金融时报;2004年
2 张培娟;偿付能力监管将迈出实质步伐[N];北京商报;2007年
3 张春生;偿付能力监管今年将迈出实质步伐[N];中国保险报;2007年
4 俞靓;吴定富:加强保险偿付能力监管[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俞燕;吴定富:偿付能力监管是监管“牛鼻子”[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张兰;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委员会成立[N];金融时报;2007年
7 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主席 吴定富;加强改善偿付能力监管 促进保险业做大做强[N];金融时报;2007年
8 保讯;进一步加强偿付能力监管[N];上海金融报;2007年
9 卢晓平;吴定富:今年将重点加强偿付能力监管[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谢晓冬;中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委员会成立[N];上海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勇;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陈宇宁;我国财产保险综合偿付能力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晓辉;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的内部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徐华;保险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婉;风险资本理论及其在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博;我国寿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徐东星;中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艺蒙;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第二支柱的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陈鑫;中国寿险偿付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仇昭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盛卫岩;我国寿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完善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8 姚丽霞;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9 黄丽霞;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10 曾志刚;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寿险偿付能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8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