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评估与全面建制
发布时间:2022-08-10 11:53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建立专门的高龄失能保障制度安排迫在眉睫。2016年以来,中国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在筹资机制、保障范围、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也暴露出政策结构碎片化、基本保障边界不清晰、衔接服务力量有效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考虑中国已具备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承重结构、人口结构和财务稳健基础,应坚持全民覆盖和城乡统筹根本原则,在确保基金筹资稳健和支付可持续前提下,不断完善政策框架设计,合理确定筹资责任,优化保障路径,并做好与其他服务体系的互补衔接,切实扎牢密实高龄失能群体的风险保障网。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进展
(一)背景:对高龄失能风险进行政策干预迫在眉睫
1.高龄失能风险具有社会系统性特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分担
2.高龄失能风险支出具有经济灾难性特征,超过单一家庭负担能力
3.护理保险基金购买服务具有正外部效应,能够显著撬动养老服务需求
(二)进展:主要护理保险试点模式及试点城市政策结构
1.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重点方向
2.试点地区保障模式和基本特征
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绩效评估
(一)成效:经济减负,服务增效
1.家庭个人减负
2.医保资金节支
3.服务资源优化
(二)存在问题:政策碎片,衔接失序
1.制度结构层面:政策碎片化特征突出
2.政策规定层面:基本保障边界不清晰
3.服务衔接层面:护理服务能力建设明显不足
三、建立覆盖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础前提已经具备
(一)基础承重:中国基本社会保险制度能够为全民护理保险提供基础支撑
1.“全民医保”体系平稳运行,为全民长期护理保险提供了基本服务购买和筹资依据
2.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应保尽保”且替代率稳定,使个人具备一定的自付能力
(二)前提条件:中国具备建立全民护理保险的适宜人口窗口期和财务稳健条件
1.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为全民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了阶段性窗口期
2.中国有能力维持全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稳定筹资和财务均衡
四、建立覆盖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制度定位
1.坚持全民覆盖的总体定位
2.按照“两步走”思路实现制度整合
(二)遵循多方筹资
1.强制个人参保缴费
2.拓宽制度筹资来源
3.明晰权利责任边界
(三)完善保障路径
1.坚持医养结合施保
2.确定保障适度水平
3.统筹机构居家服务
(四)加强精细管理
1.做好失能等级评定
2.构建复合式支付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评析与优化[J]. 海龙,尹海燕,张晓囡. 宏观经济研究. 2018(12)
[2]长期护理保险的居家照护供给结构研究[J]. 郝勇,陈谦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3]照护保险制度运行条件分析[J]. 何文炯. 中国医疗保险. 2017(10)
[4]中国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评估与预测[J]. 胡宏伟,李延宇,张澜. 中国人口科学. 2015(03)
[5]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一个研究综述[J]. 赵曼,韩丽. 中国人口科学. 2015(01)
[6]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瓶颈分析及险种的改进探究[J]. 周延.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4(02)
[7]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J]. 荆涛. 保险研究. 2010(04)
[8]我国老年长期护理需求测算及保障模式选择[J]. 朱铭来,贾清显.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09(07)
本文编号:3673591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进展
(一)背景:对高龄失能风险进行政策干预迫在眉睫
1.高龄失能风险具有社会系统性特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分担
2.高龄失能风险支出具有经济灾难性特征,超过单一家庭负担能力
3.护理保险基金购买服务具有正外部效应,能够显著撬动养老服务需求
(二)进展:主要护理保险试点模式及试点城市政策结构
1.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重点方向
2.试点地区保障模式和基本特征
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绩效评估
(一)成效:经济减负,服务增效
1.家庭个人减负
2.医保资金节支
3.服务资源优化
(二)存在问题:政策碎片,衔接失序
1.制度结构层面:政策碎片化特征突出
2.政策规定层面:基本保障边界不清晰
3.服务衔接层面:护理服务能力建设明显不足
三、建立覆盖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础前提已经具备
(一)基础承重:中国基本社会保险制度能够为全民护理保险提供基础支撑
1.“全民医保”体系平稳运行,为全民长期护理保险提供了基本服务购买和筹资依据
2.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应保尽保”且替代率稳定,使个人具备一定的自付能力
(二)前提条件:中国具备建立全民护理保险的适宜人口窗口期和财务稳健条件
1.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为全民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了阶段性窗口期
2.中国有能力维持全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稳定筹资和财务均衡
四、建立覆盖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制度定位
1.坚持全民覆盖的总体定位
2.按照“两步走”思路实现制度整合
(二)遵循多方筹资
1.强制个人参保缴费
2.拓宽制度筹资来源
3.明晰权利责任边界
(三)完善保障路径
1.坚持医养结合施保
2.确定保障适度水平
3.统筹机构居家服务
(四)加强精细管理
1.做好失能等级评定
2.构建复合式支付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评析与优化[J]. 海龙,尹海燕,张晓囡. 宏观经济研究. 2018(12)
[2]长期护理保险的居家照护供给结构研究[J]. 郝勇,陈谦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3]照护保险制度运行条件分析[J]. 何文炯. 中国医疗保险. 2017(10)
[4]中国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评估与预测[J]. 胡宏伟,李延宇,张澜. 中国人口科学. 2015(03)
[5]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一个研究综述[J]. 赵曼,韩丽. 中国人口科学. 2015(01)
[6]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瓶颈分析及险种的改进探究[J]. 周延.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4(02)
[7]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J]. 荆涛. 保险研究. 2010(04)
[8]我国老年长期护理需求测算及保障模式选择[J]. 朱铭来,贾清显.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09(07)
本文编号:3673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367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