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决策视角下的新农保推行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消费者决策视角下的新农保推行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消费者决策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民 影响因素
【摘要】:将新农保一般化为跨期交付的特殊商品,以制度需求方——农民的消费决策行为为视角,实证分析了制约农民"新农保"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表明,农民人均可储蓄收入是农民参保决策的经济基础,但与经济因素相比,非经济因素在农民参保决策中的作用更为关键。这些非经济因素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度设计方面的因素,如年龄、捆绑等,它们使不同群体形成了有差异的参保决策过程;另一类是认知方面的因素,如对干群关系认知、对村干部信任、对新农保的了解和满意度等,它们通过影响农民对制度的信任和预期,从而影响农民最终的参保决策。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增强农民参保积极性角度提出完善新农保制度发展的相应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消费者决策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民 影响因素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2010)
【分类号】:F323.89;F842.6;F22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很强的社会福利性质,但农民缴费是享受社会福利的前提条件。2009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进行新农保试点工作,计划到2012年底实现制度的全覆盖[1]。截至20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石绍宾;樊丽明;王媛;;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来自山东省入户调查的证据[J];财贸经济;2009年11期
2 刘晓梅;楚廷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林本喜;王永礼;;农民参与新农保意愿和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财贸经济;2012年07期
4 张红梅;杨明媚;马强;;现阶段阻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农户参保意愿的实证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赵意焕;;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2期
6 卢海元;;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问题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06期
7 张朝华;;农户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广东珠海斗门、茂名茂南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06期
8 史清华;;民生化时代中国农民社会保险参与意愿与行为变化分析——来自国家农村固定观测点2003~2006年的数据[J];学习与实践;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湖平;李巧;;长株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2 付小鹏;黄柯;梁平;;重庆市新农保基金筹集主体筹资能力的测算与分析——基于2009年15个试点区县的数据[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3 梁平;靳大娟;;重庆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4 何银花;朱梅;严鹏;于新和;;基于农民视角的新农保实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5 鲁全;;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保险研究;2011年05期
6 吴玉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主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10期
7 黄明静;;农户参加新农保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蒙城县立仓镇的调研[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李春根;魏雅红;张仲芳;陶纪坤;;江西省新农保制度调研及完善对策——来自新建、修水两县的田野调查[J];财政研究;2011年09期
9 王建华;;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以J县H村试点为例[J];地方财政研究;2011年09期
10 王永礼;林本喜;郑传芳;;新农保制度下农民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对福建656户农民的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明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机制研究[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2 祁毓;;政府微观激励、农户意愿与农业保险发展——基于湖北、云南、河南等省的问卷数据[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1)[C];2010年
3 李艳军;;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研究——来自宁夏451户家庭的调查数据[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理论创新与政策设计论文集[C];2012年
4 成志刚;曹平;;中部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湖南省试点县数据的分析[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5 何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民满意度评价[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6 夏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对益阳市赫山区农村的调查[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毕红霞;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考燕鸣;中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财政支出水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蔡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论与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余桔云;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贺书霞;农民社会保障供需均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明;“奖扶制度”可持续性困境与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苑梅;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吴玉锋;农村社会资本与参保决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加海;基于农户视角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那琪;农民参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红红;大连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陈晓寒;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仁华;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何晓明;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构建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张娟;我国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的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丽娜;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10 韩立娜;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求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连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与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刘昌平;;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保险研究;2008年10期
3 薛惠元;王翠琴;;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的养老保险制度成本比较——基于养老保险收支平衡数理模型[J];保险研究;2009年11期
4 罗亚玲;;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的对策[J];财经科学;2008年01期
5 赵建国;韩军平;;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需求的因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8期
6 石绍宾;樊丽明;王媛;;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来自山东省入户调查的证据[J];财贸经济;2009年11期
7 韩俊江;;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03期
8 李珍;王海东;;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收益率与替代率关系定量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04期
9 史清华,顾海英,张跃华;农民家庭风险保障:从传统模式到商业保险[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10 高建伟,丁克诠;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替代率的精算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27个市县试点新农保[J];中国劳动;2009年05期
2 刘瑞旋;张大勇;;京郊新农保参保状况分析——对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老牛湾村的调研[J];乡镇经济;2009年05期
3 雷兵能;雷阳;;新农保的实践与发展[J];四川劳动保障;2009年Z1期
4 卢海元;;夯实和谐社会基石——“新农保”试点工作务必抓好抓实[J];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15期
5 ;“新农保”五问[J];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15期
6 ;“新农保”:农民如何缴费、领钱[J];乡镇论坛;2009年23期
7 ;梦想难照现实 “新农保”信息化待破冰[J];信息系统工程;2009年10期
8 林义;;破解新农保制度运行五大难[J];中国社会保障;2009年09期
9 贾婷;;打牢基础收获“新农保”通行证[J];中国邮政;2009年11期
10 张艳花;;新农保的近喜与远忧[J];中国金融;2009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雪芳;;基于公共政策的新农保制度研究[A];民生建设与公共事业发展研究——基于公共事业发展的保障和改善民生途径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韩轶;姜洁;;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何晖;;新农保地方财政补贴风险识别与评估——基于湖北省13个地区的考察[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杨再贵;曹园;;新农保政策变量及人口增长率的优化[A];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4[C];2014年
5 郑永君;;政府动员与传统观念:新农保政策的实践困境研究——基于川北SL村的观察[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6 成志刚;曹平;;中部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湖南省试点县数据的分析[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7 宋明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机制研究[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8 陈之楚;范志萍;滕新春;;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4[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红芳;江苏公共财政助推新农保[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2 黄红芳;新农保,农民期盼政府补助到位[N];新华日报;2008年
3 李连忠;新农保呼唤统一政策指导[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4 吴长勇;受农民青睐的“新农保”[N];中国审计报;2008年
5 黄红芳;“新农保”呼唤统一政策[N];新华日报;2008年
6 邢理建;“新农保”意义堪比取消农业税[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郭巍青;由公共政策角度看新农保制度的进步[N];东方早报;2009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唐钧;人性化的新农保与隐忧[N];东方早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马宏建;支持“新农保”建设 财政部门责无旁贷[N];中国改革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蔡靓;新农保:老有所养的新途径[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供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2 李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华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财政支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翠莹;从“新农保”看政府与农民新型关系的构建和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文洁;“新农保”政策风险研究及其防范[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王为闰;新农保试行的问题及对策[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4 付卉丽;新农保试点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岳晏;政府在新农保建设中的职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6 赵鹏;新农保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7 王红梅;甘肃省新农保实施效果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8 刘敏;新农保政策框架下的农户参保行为及其对养老预期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钟晓盈;新农保制度实施中的区县级政府责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陈兆雁;新农保对农村贫困老人的养老保障作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16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516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