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情况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02:08
本文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情况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养老保险 新农保 实施情况 logistic回归模型 AHP模型
【摘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持社会秩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国目前呈现出较为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并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实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促进新农保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首先,从阐述新农保实施情况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出发,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在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界定后,分析了我国农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目前的新农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养老问题,缩小了城乡差距。但由于该制度起步较晚,结合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没有现成模式可供借鉴,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逐步改进和完善。其次,根据新农保制度发展及效果评价的理论研究,以农民为评价对象,设计了一套研究新农保实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通过数据采集和实地调研,从参保状况、保障程度和满意度三个方面研究了新农保实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综合运用描述性分析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各种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了分析。最后,考虑到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认可是这项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本文结合新农保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上述实施情况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提出改善新农保实施效果的政策建议,这对于制度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养老保险 新农保 实施情况 logistic回归模型 AHP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89;F842.6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2.3 文献综述14-15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6
- 1.3.1 研究内容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4 本文结构16-17
- 第2章 本文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7-23
- 2.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17-18
- 2.1.1 社会养老保险的含义17
- 2.1.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含义17
- 2.1.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含义17-18
- 2.2 社会养老保险相关理论18-20
- 2.2.1 公共产品理论18-19
-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19
- 2.2.3 制度变迁理论19-20
- 2.2.4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理论20
- 2.3 社会养老保险运行绩效评价相关理论20-22
- 2.3.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20-21
- 2.3.2 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理论21
- 2.3.3 公共政策公众满意度理论21-22
- 2.4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历程和现状23-30
- 3.1 农村养老的主要保障方式概述23-25
- 3.1.1 家庭养老保障23-24
- 3.1.2 土地养老24
- 3.1.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4
- 3.1.4 其他养老方式24-25
- 3.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25-27
- 3.2.1 起步萌芽阶段(1949—1985)25
- 3.2.2 探索推广阶段(1986—1997)25-26
- 3.2.3 整顿停滞阶段(1998—2002)26
- 3.2.4 创新发展阶段(2003—至今)26-27
- 3.3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7-29
- 3.4 本章小结29-30
- 第4章 新农保实施情况及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30-35
- 4.1 评价对象及其内容30
- 4.2 参保状况指标选取30-31
- 4.2.1 参保率31
- 4.2.2 参保率的增长率31
- 4.3 保障程度指标选取31-33
- 4.3.1 养老金替代率32
- 4.3.2 养老金生活保障系数32-33
- 4.4 新农保满意度指标33
- 4.5 新农保实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3-34
- 4.6 本章小结34-35
- 第5章 新农保实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5-56
- 5.1 新农保参保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5-37
- 5.1.1 参保率分析35-36
- 5.1.2 参保率的增长率分析36
- 5.1.3 新农保参保状况影响因素分析36-37
- 5.2 新农保保障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7-41
- 5.2.1 养老金替代率分析37-39
- 5.2.2 养老金生活保障系数分析39-40
- 5.2.3 新农保保障程度影响因素分析40-41
- 5.3 新农保满意度调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41-49
- 5.3.1 调查数据来源及变量和模型的选取41-42
- 5.3.2 新农保满意度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42-46
- 5.3.3 新农保满意度影响因素计量经济分析46-49
- 5.4 新农保实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综合评价分析49-54
- 5.4.1 AHP模型的引入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50-51
- 5.4.2 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51-53
- 5.4.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53-54
- 5.4.4 层次总排序54
- 5.5 本章小结54-56
- 第6章 改善新农保实施效果的政策建议56-61
- 6.1 优化制度设计56-57
- 6.1.1 完善基础养老金动态调整机制和缴费激励机制56-57
- 6.1.2 取消“捆绑政策”57
- 6.2 规范基金管理及运营57-58
- 6.2.1 确保基金保值增值57-58
- 6.2.2 保障基金安全性58
- 6.3 加强政府服务建设和宣传力度58-59
- 6.3.1 加快经办服务的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58-59
- 6.3.2 加大政府宣传力度59
- 6.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9
- 6.5 本章小结59-61
-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66
- 附录66-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9-70
- 致谢70-71
- 作者简介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香兰;晋颖;李艳;康玉林;李树利;赵桂玲;;河北省新农保制度实施情况调查[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年01期
2 李伟;赵斌;宋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水平浅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16期
3 成志刚;曹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对湖南省试点县数据的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贺卫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与思考——以平舆县为例[J];学习论坛;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敏;新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24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524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