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国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新趋势

发布时间:2016-07-26 22:09

  本文关键词:国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新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国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新趋势

2008年第1期(总第116期)     林熙 林义:国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新趋势71

化的养老保险基金治理结构的新探索。如欧美国家对养老基金治理结构、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实施弹性化的治理和监管原则,制定养老基金治理主体、治理模式的划分标准,高度重视治理结构中的责任识别及养老保险治理主体的责任要求,注重建立内外部治理相互制衡的监管模式等8。各国在养老保险基金信息公开及信息投资方面也有新的进展。欧盟委员会2006年关于养老保险改革报告中,高度强调构建有效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治理,增强基金运行透明度,增强决策机构对这一重大问题的共识与认同9,这对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养老基金治理与风险控制将随着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的深化而凸显其重要决策价值,在国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作为制约养老倍受重视,增殖,要约束条件。。

四、加快构建金融混业背景下养老基金投资监管体系

在未来的10-20年中,养老保险基金参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超过以往任何时代。无论是养老保险基金资产分布与投资组合,还是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模式的选择,都会对一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的作用。而金融体系自身的结构、风险分布及控制策略,又必然对营运中规模宏大的养老保险基金绩效起着关键性约束作用。因而,加快构建金融混业背景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体系,则构成欧美发达国家基金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澳大利亚、丹麦、日本、加拿大、韩国、挪威、冰岛、英国、新加坡、瑞典等实现银行业与保险业的混业监管,除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外都已实现银行、证券、保险业的混业监管,而其中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英国和瑞典已在不同程度上实行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混业监管。10在金融混业背景下,构建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的积极作用,表现在(1)混业监管有利于促进养老保险基金的稳定运行,提高营运的规模效应,提升监管绩效。养老保险基金的有效运转,离不开稳健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2)有利于更好实现对消费者的保护政策。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领域日益渗透到银行和证券行业,混业监管有助于对基金的资产分布进行更为慎重地监测,通过多部门的综合协调,促使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营运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保障养老金领取者的利益。(3)有利于更公开更透明地掌握养老保险基金营运的信息。

通过完善组织构架,制定监管规则,关注市场营运,实施信息披露,提出监管标准,完善纠错及调整机制,促进稳健,公平、公正的监管平台,构成国际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欧美国家在完善金融混业背景下的养老基金监管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受各国金融制度、养老金体系、法律制度及监管传统等自身法律制度条件的制约,。、评,沟通机制,;而智利、墨西哥、匈牙,则高度重视上述五个监管环节的作用,呈现出较强的干预性和综合监管的特征11,对养老保险基金营运的严格监管,可能与这些国家资本市场不完善,养老金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密切相关。

当然,金融混业监管的难度和要求也不同于专业监管,对监管机构及专门人才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处置不当,养老基金风险控制的目标更难实现。因此,金融混业背景下养老基金的有效监管对各国金融,保险及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当局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既有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特征分析,欧美金融体系下或许能够较好体现出养老保险基金混业监管的优势,而对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混业监管实施进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监管体系构建及监管绩效的评估,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立足于金融混业监管实施制度创新,则是许多国家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近年来,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的两种模式:即审慎性监管(PrudentialRegulation)和严格限量监管(draconianregulation)的争论受到格外关注12。一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及监管框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法律环境、政治文化背景等。实施审慎性监管的前提是,经济发展成熟,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完善,并且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已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大多数欧美发达国家对养老基金的


  本文关键词:国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新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6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76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7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